首页 > > 正文

日媒:中国才是全球金融的稳定之锚

参考消息网4月7日报道 日本《日经亚洲》杂志网站4月4日发表题为《如今中国央行是动荡世界中稳定局面的锚》的文章,文章作者为金融领域战略咨询顾问亨尼·森德。文章编译如下:

对全球主要政府债券市场来说,2022年不是一个很好的年份。只有一个市场产生了正收益,其他都出现了亏损。例如,日本的收益为负5.8%,英国为负25.2%。

在席卷世界其他地区的大规模波动和赤字中,中国的政府债券市场以2.7%的收益一枝独秀。

睿亚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合伙人蔡瑞怡说:“中国政府债券一直充当着避险资产。”

今年,不仅是中国的政府债券市场成了独立于海外同行的避风港,这种描述现在也适用于人民币和中国主要银行的股票。

乍一看,这些情况似乎违反直觉。但它们凸显出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事实: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比发达国家的许多央行要保守和谨慎得多。

这再次说明,是美国和欧洲——而非亚洲新兴市场——引发了全球市场动荡。

首先从硅谷银行开始,美国多个金融机构发生内爆。紧接着,瑞士决定撮合陷入危机的瑞信集团同瑞银集团联姻,这让一批债券持有人蒙受了巨额损失。

因此,中国的银行股已成为投资者躲避其他地区金融风暴的避难所。以吴旖为首的美国银行分析师说,中资银行几乎不存在因所持债券估价损失而蒙受损失的风险,而所持债券估价损失推动了硅谷银行的倒闭。

吴旖和她的团队在近期一份研究纪要中写道:“(中资银行)流动性充足,到2023年2月,行业存款增长达到了7年来高位。”

美国不断收紧的货币政策是硅谷银行等银行陷入困境的直接催化剂。去年,美联储对实体经济中不断上升的通胀未能作出及时反应,然后它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加息,试图以速度弥补它最初的行动迟缓。

回顾过去,很明显,以美联储为首的主要央行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很长时间内都将利率维持在过低水平,这种情况还一直延续到新冠疫情后。这继而引发了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系列泡沫。

相比之下,在2009年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并波及世界其他地区后,中国人民银行远比其他地区的央行更早地开始减少它的慷慨举动,原因是担心它的政策会推动国内房价出现危险的飙升。

中国人民银行似乎吸取了其他央行忘记的教训:在杠杆上求发展就是在摇摇欲坠的基础上求发展。当以美联储为首的各国央行在释放一系列泡沫时,中国央行发起了一场去杠杆运动,以将其金融机构置于更坚实的基础上。

目前,除了中国的债券和银行股成为避风港外,人民币似乎正在加入日元以及——在某种程度上——瑞士法郎的行列,成为避险货币。华盛顿单方面冻结俄罗斯持有的美国国债的举动加强了这一效应。

花旗银行集团分析师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写道:“有关‘美元之死’的讨论最近再度升温。去美元化的一个动机在于地缘政治。就这一话题而言,人民币显然是主角。”

至少在目前看来,一家不怎么信奉资本主义的央行的行为似乎比美国——世界储备货币的守护者——更负责。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