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蒙”进大别山 热血护绿色

“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靠前作战勇猛阻击火魔、走区入户宣传森林防火、联合建立救援应急体系……跨省驻防4个多月,在新环境面对新任务,我们以到位即上岗、进岗即冲刺的坚决态度,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生态资源安全。”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副支队长关白龙说,“蒙”进大别山,热血护绿色。

面对南方冬春季森林防火“重头戏”,去年12月,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的200名指战员按照上级统一部署,采用摩托化机动、航空输送等方式横跨3000余公里,分别抵达安徽省六安市、滁州市的驻防营地,开启4个月的跨省驻防任务。

“告别家人,义无反顾踏上征程,参与驻防的指战员没有一个含糊。”30岁的谷兴旺是驻防队伍的炊事员,支队接到跨省驻防机动命令时,他的妻子即将临产,他毫不犹豫,随队出征。

到六安市近4个月,指导员闫志杰只是几次与妻子视频连线,他尤其牵挂刚出生的女儿。

在驻皖队伍鄂温克旗大队十六中队,中队长李忠信,这位有着10余年森林草原防灭火战斗经验的基层骨干说,为确保适应驻防地域复杂地形战斗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加强了对山区地势地形的熟悉程度,虽然短短四个月时间,队员们走遍了周边的大山和林区。

驾驶员葛文虎格外用心,每到一处,十分留意通往山区的道路。“这边的路面窄,坡度大,弯道多,对战时的车辆驾驶是全新挑战,我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几次灭火扑救行动,保证了队伍立即动、全程稳、送到位。”

一大早,在大别山的密林深处,嘹亮的呼号声响彻山间。这是的一草一木,见证着森林消防员巡护执勤的身影。

驻皖队伍鄂温克旗大队十五中队中队长王健介绍,相比较呼伦贝尔,这里的地势地形有很大不同,有山高、坡陡、林密等特征,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他们更加刻苦训练,在林区和营地设置野外综合训练场,坚持每天组织进山入林实战化训练,开展5公里以上水泵架设训练课目;积极探索运用绳索装备辅助输水管穿越断崖峡谷地形,创新研究全地形车装载输水管带铺设模式,全面提升作战效能。此外,他们还进一步开展综合救援训练,设置绳索训练场,在综合训练塔、沟谷吊桥上开展绳索救援专项训练,稳步提升综合救援战力。

驻防队伍还主动对接驻地应急、林业、公安等部门,深入周边重点地域进行战场勘察,累计行程2800余公里,掌握驻地植被、水文地理、力量分布等信息,修订各类方案。驻防以来,累计开展隐患治理督查15次,防火督查调研12个中高森林火险市,在火险高发期圆满完成4起森林火灾。

针对当地“路窄弯急,林密坡陡”的特点,探索建成“一组、一班、两队”模式,结合皖北、皖中、皖南地理交通,构建2、4、6小时响应圈。在重点区域和时段,联合驻地开展森林防灭火联演联训,与多部门共执勤、同行动,全方位、多渠道构建防火专项行动“大联动”格局。驻防以来,累计前往9处执勤地域,发放防火宣传单3000余份,防火宣传品800余份。

每到周末,六安市各景区的游客络绎不绝。驻防队伍的消防员们在此设立执勤点,将灭火装备等进行展示,游客们纷纷上手体验。“风力灭火机瞬间爆发十级以上风力,将风筒对准起火点,可以有效隔绝空气和可燃物,能够达到很好的灭火效果。”驻防消防员李嘉陟边介绍边模拟火灾处置,让市民切实了解和掌握灭火常识。

进驻以来,森林消防指战员深入驻地市区、村寨、林区、景区等森林防火重点区域,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森林防火宣传片、开展防火安全讲座、体验灭火装备等形式,引导居民提高森林火灾防范意识,以“砺剑·2023”为代号的防火专项行动月活动在皖西大地火热开展。

结合任务实际,驻防队伍以开展“战场环境大调研、森林防火大宣传、专业队伍大培训、隐患治理大督查、动中抓建大建设”五大活动为手段载体,以六安、滁州两个驻防点为中心,分两个方向对省内战场环境情况收集整理,辐射全域、涵盖全员,探索建立完善联合救援应急体系,实现平台共建、数据共享、灾害共救,全方位、多举措推进驻防工作质效。

在不断强化自身队员战备训练的同时,驻防队伍还选派优秀教练员组成培训团队,深入驻地市县区以及军警单位开展专业队伍大培训,受训人员1800余人。

同时,消防队伍立足驻防在革命老区的实际,把红色课堂开设在新四军旧址、大别山革命历史博物馆、苏家埠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活动,邀请老红军讲述革命史,创造性采用情景剧的方式丰富网络教学,增强教育效果。组织指战员走进光荣院、敬老院、小学等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为老革命军人送上生活慰问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叙写“蒙皖一家亲”的浓浓大爱。

眼下,安徽大地春意正浓,驻皖森林消防队伍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铮铮誓言,用忠诚和热血守护驻地绿色生态,让万家灯火更加温馨璀璨。( 李忠信 )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