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护碧水清波 守大河安澜——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之际

护碧水清波 守大河安澜

——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之际

黄河大峡谷俊俏多姿。记者 王晓博 摄

黄河,自巴颜喀拉山脉走来,从宁蒙界都思兔河口流入内蒙古,从准格尔旗马栅乡出境,流经内蒙古843.5公里,在阴山之南勾勒出壮美的“几”字弯。

大河奔流,壮美画卷。黄河在内蒙古“几”字弯冲击形成河套、土默川两大平原,河套平原素有“天下黄河、唯富一套”之美誉;形成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流域保护,任重道远。内蒙古黄河流域7个盟市荒漠化土地面积5.49亿亩,占全区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0.1%,是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最为集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得怎么样,直接关系到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

多年来,守护母亲河,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内蒙古从未停止努力的脚步。

河套平原,沃野千里。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大保护大治理

保黄河长治久安

黄河宁,天下平。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对这6个字有着深刻的理解。

境内10条黄河一级支流(俗称“十大孔兑”)由南向北纵贯库布其沙漠,是黄河内蒙古段泥沙的集中来源区,每年向黄河输沙2700万吨以上,造成该段黄河河床逐年抬高形成悬河,严重威胁沿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黄河安澜,曾是每个人最大的愿望。如今,通过沟道拦沙工程的实施和林草植被大面积建设,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年入黄泥沙减少990万吨。

黄河流经内蒙古,穿行于库布其、乌兰布和两大沙漠之间,治黄必先治沙。

内蒙古紧紧牵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制度,推进重点地区水土保持,对十大孔兑等沿黄河重点支流、丘陵沟壑区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加林草植被盖度。

一个个黄河锁边林、护堤林拔地而起。在库布其沙漠北缘、黄河的南岸,亿利集团建起一条长约170公里、宽约13公里的生物锁边林带,有效切断了沙漠入侵黄河的通道。在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刘拐沙头,一条长约4公里、宽约3公里的大型锁边林,如千万绿色卫士,将黄河与沙漠隔绝开来。

水沙治理渐入佳境,流域保护风生水起。内蒙古积极融入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护黄河安澜——

顶层设计,搭建黄河保护治理“四梁八柱”。编制印发《内蒙古自治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生态廊道建设规划》,编制完成《“十四五”内蒙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安全保障规划》,不断完善治理体系。

内治外防,还河水清清。开展干支流入河排污口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和高秆作物禁限种。4841名各级河湖长实现黄河流域河湖管护责任全覆盖。加强沿黄生态带建设、黄河两岸防风治沙林建设,推进河滩区退耕还草还湿,修复脆弱生态。

严格执法,让母亲河休养生息。积极完善水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公益诉讼、行政执法机制,实施保护母亲河专项监督活动、保护黄河公益诉讼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黄河流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整治行动等,不断延伸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内涵。

经过不懈努力,沿黄7盟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6.28%、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44.76%。黄河流域最大功能性湿地乌梁素海,水面面积达到293平方公里,湖心区断面水质稳定在Ⅳ类。

“塞外明珠”乌梁素海。记者 霍晓庆 摄

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

破解水资源瓶颈

“水安全是黄河流域最大的‘灰犀牛’。”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说。内蒙古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黄河流域内自产水量少,人均水资源量不到全区平均水平的40%,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3月20日至25日,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从“头”至“尾”考察黄河内蒙古段大保护大治理情况时指出,内蒙古是严重缺水地区,节水标准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二三产、城市乡村要全面节约用水,一点一滴也不能浪费。

管好每一滴水,不浪费每一滴水,内蒙古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坚持“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精打细算用好黄河水资源,把水资源用在“刀刃上”。

节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打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坚决整治和防止地下水超采,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黄河流域县域节水型社会建成率达到79%。

开源——把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放在优先位置,创新实施黄河干流盟市内和盟市间水权转让,将闲置水资源指标有效盘活,先后解决了260余个工业项目用水问题,让有限的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推动再生水循环利用,指导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4个沿黄城市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

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在杭锦后旗蛮会镇民生村,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成为农民的“新宠”。“过去靠着黄河不发愁,大水漫灌,水去盐留,土地变得白花花,盐碱化严重,500多立方米水只能换500斤粮。水肥一体化灌溉设备使用后,可节水50%、省工50%,化肥、农药各节约30%,实现增产15%。”民生村党支部书记耿军说。

内蒙古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农业用水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曾经一度,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严重,是黄河流域农业用水的“痛点”。

出重拳、下猛药,坚决把水省下来、让水活起来。加大重点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在干旱缺水和水资源超载地区推行旱作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以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

2022年,位于河套灌区的巴彦淖尔市共建设16个引黄滴灌试点项目,实现农田节水0.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的河套灌区、乌兰布和灌域、镫口灌区、孪井滩灌区建成全国节水型灌区。 

三盛公黄河水利枢纽工程。记者 孟和朝鲁 摄

生态打底、绿色为径

流域高质量发展迈入新阶段

高质量流域生态保护,带来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倒逼绿色转型。沿黄7盟市从实际出发,坚持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巴彦淖尔市立足优势特色,聚焦聚力做精现代农牧业,成为全球最大的有机原奶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食用向日葵生产交易集散地、全国最大的脱水菜生产基地,现代农牧业产品远销五大洲93个国家和地区,河套农畜产品出口连续10多年“领跑”内蒙古;

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自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以一市之力力解全国18个省区市“燃煤”之急。同时,着力推动煤炭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价值链高端化,“追风逐日”领跑新能源;

全区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严重的阿拉善盟,向沙漠要绿色、要效益,积极培育发展以肉苁蓉、锁阳、沙地葡萄等为主的特色沙产业和精品林果业,通过“公司+基地+农牧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集肉苁蓉、锁阳和沙地葡萄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加工转化率达到68%……

全国最大的沙漠光伏电站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记者 孟和朝鲁 摄

当前,内蒙古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努力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水的问题具体到内蒙古,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完成五大任务,哪一个都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需要水,保障粮食安全需要水,推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也需要水。”自治区水利厅党组书记、厅长生效友说,内蒙古要将水资源开发利用限定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既要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又要让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增加有效供给、优化水源配置等手段,破解难题、支撑发展。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作为我国第二部流域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4月1日正式实施,以法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将翻开新的篇章。

记者:霍晓庆 韩雪茹 张慧玲 见习记者:方圆

新媒体呈现:张艳利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