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是“三生”发展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包括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环境振兴、乡村治理振兴、基层组织建设振兴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可谓包罗万象、内容繁多,但认真梳理归类,可用“三生”来概括:生产要发展、生活要提高、生态要改善。

生产要发展。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只有农村牧区的各项产业发展起来,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农村集体经济壮大了,农民口袋里钱多了,乡村振兴才有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其他方面的振兴才能实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一是要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调优种植业结构、引入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杂粮杂豆品牌效应;二是要发展建设型现代化畜牧业,改变自然放牧、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严格执行舍饲禁牧和草畜平衡政策,推进牲畜品种改良和防疫服务,扩大人工种草和青贮种植面积,实现小规模、大群体的养殖模式,增加畜牧总数,为建设产业基地提供支撑;三是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和典型引路作用,引进大型农、牧业龙头企业带动本地合作社和农牧户发展,鼓励农牧户建设专业合作社和家庭牧场、家庭农场,促进农村牧区能人经济和电商发展,采用多种手段促使农村牧区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活要提高。在产业发展、农牧民富裕的基础上,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和农牧民精神面貌。一是要改善居住环境,实行垃圾统一存放和无害处理,逐步实现雨水污水统一排放处理,规划宅基地审批、使用的依法管理,突出地方特色,保持乡土风情风味;二是要发展乡村文化,丰富农牧民精神文化生活,发展大秧歌、踩高跷、舞龙灯等传统民俗文化和数来宝、木刻版画等民族传统艺术,充分发挥农村牧区民间艺人传、帮、带作用,建设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的地方民族文化;三是提高农村牧区社会治理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作用,建立和完善村规民约,提倡移风易俗,革除陈风陋习,开展文明星级户评选和好人、好家庭、敬老孝亲先进户的评选活动,建设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文明向上的农村牧区新风尚。

生态要改善。保护绿水青山,就是留住金山银山。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都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为前提。一是彻底实行舍饲禁牧和草畜平衡,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并且通过封禁保护把放牧场变成打草场,提高草原产草量,从而优化舍饲畜牧业,既改善了生态,又增加了收入;二是植树种草、增绿扩绿,大力推进低产低效林改造,发展果树经济林和本地油料林,鼓励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培养大食物观,向森林、草原要食物,构建多元食物物供给体系,同时绿化“四荒”,美化环境,发展经济;三是下大力气保护好国家级公益林、基本草原、各类自然保护地,开发乡村文化旅游、森林康养、采摘园、牧家乐等民宿旅游,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为后世子孙留下蓝天、白云、绿草、碧水、净土。(李燕飞)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