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小店故事丨小巷里的理发店火了二十年,秘诀是什么?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小店故事》,记录小店店主们平凡日子里的坚守,讲述这些了不起的小店一个个温润人心的故事,今天(23日)播出《小巷理发店》。

小店故事丨小巷理发店

记者:这才8点多就来了啊!

顾客:就是为了早点来……

周末的早上,初春的呼市还有阵阵凉意。呼和浩特满都海西巷里,“仙妮形象设计”小店门前,已有顾客在等候。

樊艳青的理发店(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管昕/摄)

樊艳青:挺冷的吧!

顾客:不冷。

樊艳青:你手套也没戴!来,快请进……

拉开卷帘门,店主樊艳青赶紧把客人迎进屋。接着,又有客人来了。

樊艳青:你好,进来吧。你准备烫发,还是剪发?

顾客:想烫。能烫成啥样子?

樊艳青:我根据你脸型设计吧……

02:39

30多平方米,大白墙、白色地砖,店内没有任何高档装饰。这间理发店,52岁的樊艳青已经经营了27年。紧邻内蒙古大学北校区,周边老旧小区多,店里95%以上的顾客都是回头客。

顾客:小店开了几十年,从年初到年尾全都爆满。每天的人真是多,我做个头发都要排一个星期才行。

记者:你在这剪多少年了?

顾客:20多年了。

一面隔断将小店分成里外两个空间,里面放着美发产品和设备,外面的空间,一侧是三个剪发位,另一侧是等待区和洗发区。黑底黄字的价格表醒目地贴在墙上:男士剪发25元,女士剪发25元,学生剪发20元。这个价格已经固定了十多年,手工复杂的女士烫染大概两三百元就能搞定。

顾客:她这里在呼市是比较便宜的,服务特别好,别的地方理发价格基本不低于30元。明天我有个宴会,她不用你说怎么剪,就说明天有什么活动就行了,人家就会打理得特别好。

樊艳青正在给顾客剪发(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管昕/摄)

也有不少顾客办理会员享受更优惠的价格,100元剪发五次。收钱划账都在一个手写的本子里,不一样的是,老顾客自己记账,自己划扣次数。樊艳青说,“头”都交给她了,这点小钱她也放心,就得互相信任。

樊艳青:你好,美女。

顾客:排了多少人?

樊艳青:也没几位,坐着等会,别着急。

其他客人:外面排队的那两个女的哪去了?

客人:那不,在那溜达呢,溜达几圈了,就是为了在这剪个头发……

平日里顾客不断,周末理发更是要排队,等两三个小时也是常态。尽管有两个助手,樊艳青还是一边剪着头发,一边不停地招呼刚进门的顾客。有客人周六来了三趟,人多没有剪上头发,周日再来;有客人早已不在附近居住,开车十多公里过来。

顾客:我们已经来了三次了,瞄一下有人,又走了。

记者:您在这理发多少年了?

顾客:十多年了,我大学的时候就在这,现在孩子都13岁了。

记者:在附近住吗?

顾客:我在北二环,所以说来这就得腾出来一天,你想抽一点时间来根本不行。

樊艳青的小店里挤满了新老顾客(总台中国之声记者 管昕/摄)

有顾客自己顶着烫发帽,一边还帮樊艳青递卷发杠,店里都是熟客,彼此聊得热闹。

樊艳青:站起来看一下,满意不?

顾客:满意,挺好!你忙着啊!

樊艳青:好,下次再来啊!

小店的常客中既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口口相传,老客带新客,新客又被留住。小店圈粉有啥秘诀?

顾客甲:剪得又好,价位又合适。

顾客乙:每个顾客进来,都跟自己家人一样。

顾客丙:敬业、热情、技术好,头发给你做好了,服务又好,顾客才能来。

小店的门面是樊艳青买下的,经营这么多年,靠口碑已经在当地小有名气,樊艳青却没有再开新店的打算。曾经守着店是为了有一份固定的生计供女儿读书,如今,樊艳青的女儿已经研究生毕业,在上海定居,从事金融行业。女儿今年27岁,她的店也开了27年。

樊艳青:我1996年在这里开店,孩子就是在店里长大的。我姑娘就看见我这么辛苦,这么认真地工作,她就想好好学习。从来不用我管,她就自己懂事了。

樊艳青女儿:不是说父母必须有什么学历,或者多么有钱,才能有好的教育。我妈其实很普通,但是仍然能够生活得很温暖,她每天都很乐观。

依然踏实、真诚地经营小店,樊艳青现在更多考虑的是不能辜负老顾客二十多年的信任。

樊艳青:我休息一天,顾客还在不断地打电话,我不舍得扔下这些老顾客,哪怕挣钱少点,甚至不挣钱了,为他们服务我也特别开心。说实在的,干到这个份上,心里就不舍得扔下这个工作了。这么多客人支持我这么多年,我很知足、很快乐。

“您的刘海稍微斜一点好,比齐一点好看。齐刘海显得脸型短,现在这样显得脸型更立体……”

01:53

晚上9点多,送走了这位剪发的顾客,樊艳青把地上的头发清理干净,归置好东西,准备回家。初春的呼市乍暖还寒,她希望,每位顾客都能在她的店里得到满面春风的服务,换一个发型,换一份心情,走进春天里。

监制丨刘黎

记者丨郑颖 管昕 李仲博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