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西小召镇:水稻加工厂“加满”村集体 钱袋子

发展产业、促进就业,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乌拉特前旗西小召镇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充分发挥财政衔接资金作用,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能力,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工厂建到村民家门口,把生产线搬到村里,带动农村留守劳动力和经济困难户实现“家门口”就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因地制宜谋产业。西小召镇沿黄有金星、乃马岱、西局子三个行政村,辖2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116户、人口6978人,耕地面积5.8万亩。沿黄地带土地阴渗盐碱化严重,村民一直以向日葵种植为主,种植结构单一,近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西小召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发展水稻种植,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造水稻种植完整产业链,镇党委政府经过研究考证,建设了水稻加工厂。

科学布局谋发展。西局子水稻加工厂位于西小召镇西局子村西局子社,由西小召镇党委政府于2019年通过争取扶贫项目资金242万元进行建设,并于当年投入生产。项目建设厂房520平方米、仓库480平方米、办公室10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2600平方米,可仓储水稻500吨,日生产水稻50吨,是一家集水稻仓储、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水稻加工厂。作为我旗首家稻米加工厂,业务范围辐射包头、乌海、鄂尔多斯等盟市,有效填补了我旗高档优质大米生产领域空白,它的建成将对全镇沿黄三个村的农业产业化和种植结构调整起到巨大的带动和拉动作用,为促进全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村企共建谋双赢。西小召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围绕优质水稻收购和精深加工,积极推广“支部+龙头企业+贫困户”产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建立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程度,吸纳贫困人口融入产业链,通过优先聘用贫困户在厂务工,密切加工厂与贫困户之间的关系,实现贫困群众可持续增收。此外,西局子水稻加工厂以每斤8分钱的价格为普通农户加工稻米,以每斤5分钱的价格为贫困户加工稻米,在促进水稻加工厂增收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户稻米加工跑远路、费大劲、成本高的问题,有利于发动和促进农户种植水稻,改良土地盐碱化问题,实现村企互促并进、互利共赢,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产业兴则乡村兴。西小召镇党委立足长远、统筹谋划、科学布局,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提高集体经济“造血”能力,极大促进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增长,为实施产业振兴进而撬动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吕翔)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