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把“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特别报道⑥

大青山下,来自广东的百余名游客观赏民族特色歌舞、聆听民族团结故事,近距离感受民族风情;

黄河岸边,“红色石榴”号主题公交穿梭在鄂尔多斯的大街小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标语和宣传画随处可见;

农村牧区,各族群众鼓足干劲备春耕、接春羔,齐心协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早春时节,北疆大地活力无限,2400万各族儿女凝心聚力、携手奋进,共建团结和谐幸福家园。

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在促进民族团结上具有光荣传统,长期以来拥有“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2次到内蒙古考察,连续5年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为推进新时代内蒙古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内蒙古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其乐融融,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培根铸魂聚民心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起来共同奋斗……”3月1日,内蒙古教育厅组织全区大中小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播撒在青少年心中,各族学生许下团结奋进的青春誓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近年来,全区各级各地常态化全员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着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

结合民族法治宣传周、民族政策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等,广泛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传,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组织334个嘎查(村)和20个边境旗(市、区)的抵边苏木(乡、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展示;

培树2个国家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命名8个自治区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

如春风化雨,似润物无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人民心中深深扎根。

前不久,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联合中国歌剧舞剧院打造的舞剧《昭君》在北京精彩上演,通过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舞出民族团结主旋律,描绘民族融合壮丽图景。

近几年,内蒙古积极探索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着力打造更多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打造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融合现代文明的书籍、舞台艺术作品、影视作品、美术作品。

舞剧《骑兵》《草原英雄小姐妹》等文艺力作屡获大奖;《长城长》《馆长请亮宝》等文化节目火热出圈;讲述“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引发广泛好评……

内蒙古坚持用中华文化浸润民族团结,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形成了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

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镇朵兰戈尔社区,每到月底,社区“一家亲”志愿服务队都会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

这支队伍由社区各族党员干部和群众组成,持续开展义诊、专业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服务,营造了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

“我们社区各族居民亲如一家,生活在这里很幸福!”社区居民侯大爷高兴地说。

近年来,内蒙古不断深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创造更加完善的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和迁徙流动的社会条件。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全区各地在村、社区、小区等开展各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活动,打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等活动品牌。

最近,自治区文旅厅、发改委、民委联合印发《关于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实施方案》,创新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呼和浩特市着力把“昭君和亲路”打造成国家级民族团结特色精品旅游线路;锡林郭勒盟组织学生参加边疆民族地区各族青少年(北京)冬令营活动;包头市与六盘水市、银川市等地建立各民族流动人口服务联动协作机制……

全区各地大力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不断完善更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政策条件。

同时,各级各地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镇、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网络,取得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内蒙古78个地区和单位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1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234名模范个人成为各族人民学习的榜样。

同心奋进谋发展

走进赤峰市喀喇沁旗马鞍山村,只见村民们正抢抓农时备春耕,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

马鞍山村是一个汉族、蒙古族、满族等各族群众聚居的村庄。村民们团结一心、相互帮衬,大力发展山葡萄产业,让葡萄架上的“紫珠珠”变成腰包里的“钱串串”,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我们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各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不分你我、亲如一家,大家共同努力,生活越来越有奔头!”马鞍山村党总支委员马研一语道出致富密码。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发展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金钥匙。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近年来,全区上下守望相助、团结奋斗,在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中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利用中央、自治区本级下达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全区各地大力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项目,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

锡林郭勒盟实施了700多个兴边富民行动强基固边工程项目,推进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工程、嘎查主干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包头市达茂旗在抵边苏木新建10千伏架空线路79.45公里,解决戍边牧民生产生活用电“动力不足”问题,也为他们守边巡边提供了便利。

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积极发展牲畜养殖业,带动群众参与产业化经营,持续在壮大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收入上发力,打实产业兴边基础……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凝聚人心,各族群众安居乐业、团结一心,奋力将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维护民族团结离不开法治护航。健全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和突发事件处置机制,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内蒙古不断提升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能力和水平,以“法治之网”维护民族团结大局。

大潮奔涌天地阔,风劲长空日月新。新征程上,内蒙古各族儿女必将继续弘扬守望相助、团结奋斗传统,把“模范自治区”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见习记者  李存霞)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