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创新发展动能澎湃

伊利集团质检人员使用先进设备检测产品。(资料图)

科技创新类金融顾问入企业专题服务活动现场。(资料图)

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究人员观察待测溶液加入指示剂后的变化情况。(资料图)□本报记者  及庆玲

190.1亿元!这是2022年发布的《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上我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这一数字较上年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4个百分点。

政府真的投,企业舍得投,金融资本跟进投,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有效促进了各层面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升。研发投入跨越式增长的背后,政府科技投入的刚性增长功不可没。

2022年,全区深入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趋紧的情况下,财政科技投入仍保持良好增势,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长36.9%,有效带动了企业与社会投入。

改革机制牵牛鼻  政策引导齐步走

科技创新,一靠投入,二靠人才。

科技创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经济新动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成为推动全社会R&D投入、财政科技投入保持合理增速,带动市场和社会资本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科技创新活力更加澎湃、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的有力保障。

我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牢牢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研发投入攻坚行动,通过支持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改革科技项目形成机制、优化创新平台载体布局和构建开放合作大格局等强有力措施,推动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取得新突破。

2022年,全区财政预算安排科技支出51.21亿元,较上年增长27%,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为提升科技创新实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自治区不断推动落实优化惠企政策发展环境,为1211家企业兑现税收减免、研发投入后补助等科技政策性财政奖补资金44亿元,政策支撑效果持续显现。

为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自治区将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面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行动。截至2022年末,全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同比增长22%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89家,同比增长92%;启动“万名科技特派员进万企科技创新服务”专项行动,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75家,入站科技特派员1546名,深入3626家企业开展服务,有力促进了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归集。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政府研发投入导向机制,使政府科技投入的作用真正凸显出来。自治区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全社会参与”的科技计划组织体系,探索“揭榜挂帅”“赛马制”等项目组织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企业牵头承担科技项目达77.65%,引导企业投入15.03亿元。

百舸争流,竞相发展。在自治区的带动下,全区研发投入呈现良好增势。如鄂尔多斯市各旗区财政科技资金预算从无到有、稳步提升,2022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8.5亿元,同比增长21.4%。

企业投入成主体  创新提升竞争力

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的加强,需要研发主体真心实意、真金白银的行动,企业成为提高研发投入的关键。

从《公报》呈现的研发活动三大执行主体的经费支出情况看,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经费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为85.8%、7.1%和4.8%,企业投入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

“2022年预计销售收入为2.6亿元,研发经费投入为2361万元,所有研发费用均为自筹费用,并用于研发试验项目费用中。”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延麟表示,近几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号召,加大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大比例投入研发费用。

有了研发经费这个“源头之水”,企业的创新动力更足。

在研发费用的助力下,必威安泰2022年完成自研项目5项,并已全部用于产品生产中。刘延麟介绍,通过加大研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2022年公司获评CNAS国家认可实验室,跻身“国家级”检测中心,并列入《国家认可实验室名录》,标志着在认可范围内,所出具的检测报告具有国际公信力和权威性。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乳业的龙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和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不断提升乳业自主创新能力。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达6.01亿元,同比增长23.39%,远高于行业水平。目前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3489项,全球专利申请总数、发明申请总量位居2021年世界乳业十强榜第二名,成为引领奶业振兴的动力之源。

如今,伊利的全球创新网络已经基本形成,在中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起15个创新中心,拥有科技研发人才3000余人,为乳业科研技术创新提供智力保障,加速构建乳业“产学研用”创新生态。

随着研发活动链条的延伸,协同创新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通过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等创新组建模式,我区研发主体将进一步丰富。

金融活水助成长  精准服务一对一

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塑造发展新动能,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撑。自治区聚焦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短板弱项,通过加大信贷支持、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等举措,更好支持科技型企业研发,引“金融活水”助力科创企业茁壮成长。

截至2022年12月末,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贷款余额2951.4亿元,比年初增加156.1亿元,同比增长5.58%;全区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541.42亿元,比年初增加10.3亿元,同比增长32.91%。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在提升自治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战略下,全面推动全辖科技金融“一体两翼”助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作,截至2022年12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43.82亿元。

去年,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政府与巴彦淖尔市科技局、中国农业银行巴彦淖尔分行签订《巴彦淖尔市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风险补偿金管理使用合作协议》,设立3000万元肉羊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撬动银行放大风险补偿基金的10倍发放贷款。

“此举将进一步加大对农高区肉羊产业发展,切实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巴彦淖尔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巴彦淖尔市进一步加大企业科技金融扶持力度,全市15家银行已为科技型企业发放科技创新再贷款3300万元。

2022年,自治区金融局会同自治区科技厅启动金融顾问工作,首批16名金融顾问正式上岗。他们将为企业在融资和融智方面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成为地方政府的“金融智库”和企业的“保健医生”。

“由于新项目一直处于建设期,固定资产投资大,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内蒙古源宏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森说,多亏了金融顾问的牵线搭桥,使我们短时间内获得1亿元的贷款。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推进“科技企业特派员”与“金融顾问”的精准对接、协作配合,共同为科技型企业“传经送宝”,切实打通科技金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赛音毕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