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时见论 | 这份报告,读出满满的信心、暖暖的民心

自治区两会系列评论1

这份报告,

读出满满的信心、暖暖的民心

-时见论-

01

2023年,内蒙古如何发力?您一定满怀期待。

1月12日,自治区主席王莉霞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20万人以上”

……

预期目标有底气有信心,

承诺重若千钧,

“让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更好”清晰可见。

02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强则发展强,产业兴则百业兴。

推动传统产业“脱胎换骨”,让“千里草原、万顷牧场,生态内蒙古、绿色好味道”越唱越响亮;

推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在新能源领域再造一个“工业内蒙古”;

推动支柱产业“聚链成群”,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为关键性抓手,做强做大奶业产业链、肉牛肉羊产业链、林草产业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链、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新材料产业链等六大产业链。

……

“大河有水小河满”。

把总量做大、把家底攒足,

我们每一个人的“饭碗”才端得牢,“腰包”才鼓得起。

03

一手强基础,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综合水网、电网,畅通“大动脉”;

一手抓招商,力争三年引进到位资金3800亿元以上,掀起百川入海、万涓汇流的热潮;

一手提振餐饮、文化、养老、“互联网+”等服务消费,让“消费”马车再发力;

一手促进旅游,把最美的草原林海、沙漠瀚海、长河大湖、冰天雪地都做出产品、做成精品,从东到西全域皆可游、春夏秋冬全年无淡季;

……

变市场化优势为发展动力,让2400多万内蒙古人在未来的“双循环”中有钱赚、有钱花、很活泛。

04

国家税费支持政策不拖延、不打折、“即申即享”;

自治区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

实施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三年成长计划;

鼓励贸促机构、会展企业线上线下举办境外展会,帮助企业拓市场、拿订单。

……

把元气补回来,把“烟火气”引回来。

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这些话,无疑给广大市场主体一颗“定心丸”。

市场主体是稳就业的“顶梁柱”,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市场有活力,社会才有活力,民众才有就业岗位,人民生活才能得到切实保障。

05

以项目建设新增一批、以灵活用工吸纳一批、以新兴业态拉动一批、以创新就业带动一批、以技能培训提升一批,多措并举扩就业、增收入,让群众赚钱有指望、花钱有底气、有钱去消费。

农民工兄弟的辛苦钱,一分一厘都不能拖欠。

要让群众的安危冷暖、家长里短,有人关心有人管。

06

工作成绩如何,人民是出题人,也是阅卷者。

“设立鄂伦春旗大杨树镇高考考点、结束当地考生‘异地高考’历史”“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71个、老旧管网2170公里”“建成农村牧区公路6261公里”“新增市场主体36.84万户”

……

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清晰标注着答卷人浓浓的民生温度。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即将要新办的许多民生实事——

开展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5万人次;

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6万户;

打造15分钟医保便民服务圈;

……

百姓生活的诸多热点、焦点、难点,都在报告里得到正面回应,如冬日里灿烂的阳光,在人们心头掀起融融的暖意。

一桩桩、一件件,心系的是万家灯火,情牵的是百姓忧乐,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子息息相关。

07

时光如箭。

再过十来天,我们将迎来农历癸卯兔年。

“前途无量”“大展宏图”。

这是承压负重的年份,也是跳起摸高的年份;

这是催人奋进的年份,更是满怀期待的年份。

新时代的接力棒,已交到了每一位北疆儿女手中。

让我们坚定信心、一往无前,

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把光荣镌刻在实现伟大梦想的非凡征程上。

(数据来源: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