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呼伦贝尔万顷沃野奏强音 增量增质谱新篇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内蒙古农牧厅官方近日宣布,呼伦贝尔农垦特泥河农牧场有限公司274亩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每亩261.5公斤,创北方春油菜产区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的高产纪录。

藏粮于地保增产

特泥河农牧场公司发展以现代农业、避灾农业、生态农业、订单农业、高效农业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农业,按照国家稳小麦、扩油菜、保供给的整体部署,立足农牧场实际,多措并举,坚决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着力打造特泥河生态圈,以有机肥生产加工为轴,以现代管理和科技创新为翼,在保护好现有39.46万亩耕地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农作物单产和品质。

据了解,正常种植的油菜平均亩产在150公斤左右,油菜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高产攻关田产量达到每亩261.5公斤,油菜品质得以提升。攻关田油菜获得高产,除了今年气候有利于油菜生长外,与采用小麦、油菜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密不可分。小麦、油菜轮作可实现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有利于保持、恢复、提高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发生。

特泥河农牧场建有有机肥厂,农场的土地常年施加有机肥,其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较好,有利于油菜根系生长和营养吸收利用,同时可有效缓解阶段性干旱对油菜生产造成的逆境。10多年来,该公司每年利用自产有机肥对耕地进行改良,实现种地养地、种地养畜相结合,土壤养分全面回补,优化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改良后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提升,保肥保水能力不断提高,土壤团聚体的形成逐步加速,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代管理稳增产

创新管理模式,是筑牢粮食增产的基础。近年来,特泥河农牧场公司提出试行推广“五个标准化”现代管理模式,即办公职能标准化、田间作业标准化、麦场管理标准化、环境建设标准化和职工生产生活标准化。并编纂印制了相关实施细则,全面系统对五项标准进行阐释,严格划定了标准等级和区域。新的管理模式使公司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各项目环节严格执行作业标准,规范化、示范化程度越来越高。

结合国家、自治区、我市和呼伦贝尔农垦推广实施的粮油种植、管理、收获和储存等系列管理要求,在秋收工作开始前,划定麦场作物晾晒分区图,充分保证作物与作物、品种和品种间,收获不掺杂、晾晒无交集,确保农作物品种纯度。各连队严格执行田间作业标准化和麦场管理标准化,按照保护性耕作要求,实施免耕播种和科学合理调整种植结构,要求深松浅翻,秸秆还田,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最大限度保护耕地,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推行耕作制度改革,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通过油菜、小麦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和麦茬免耕播种油菜的种植方式,以及耕种管收各环节采取的综合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

藏粮于技助增产

在多年发展过程中,特泥河农牧场公司发现,油菜种子粒小、生产中以肥带种、种肥粒径相差大、落籽不均匀,导致出苗时间不一致、长势不一致、成熟期不一致,影响油菜籽的产量和品质。

2017年起,该公司同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油菜创新团队进行合作,开展了油菜丸粒化包衣研究。经过不同模式反复研究试验,终于探索建立了油菜丸粒化包衣技术体系。丸粒化包衣使小粒种子大粒化,实现精量点播,利于提高播种质量,延长了药剂持效期,提高了药剂效果,一定程度减少苗期喷雾防治虫害,节约成本,保护环境。

考虑到呼伦贝尔的气候条件,将抗旱促萌与丸化技术相结合,使油菜出苗整齐一致,结合精量点播,田间株距、苗势和成熟一致,充分发挥分枝增产作用,利于机械收获,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该公司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对现有机型进行技术革新,使用马特马克免耕播种机将化肥在作物苗带中间位置深施,比种子深3—4厘米,实现种肥分施。技术人员将铲形开沟器改小,减少翻土量,减少野油菜的发生。经过技改的播种机,分层施肥,减少因肥量大造成种子烧苗现象,同时减少肥料的挥发,避免后期脱肥,提高肥料利用率。由于实施丸化包衣,实现了合理密植、减肥减药减种,收获损失减少,经测算亩增效可达100多元。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特泥河农牧场公司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之路,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持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在现代化转型、标准化供给、产业化体系、品牌化能力、多元化创新、精细化管理等方面走出了农牧业增量增质发展新路子,坚决做现代农牧业航母的排头兵,紧盯“粮袋子”“油瓶子”,助力农垦集团发挥“国家队”作用,切实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呼伦贝尔农垦力量。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