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风帆起北疆 喜迎二十大·奋斗故事】“我们从来不掉队”

初见巴特,他正忙着直播。“正宗的达尔罕黄膘牛肉,不含任何添加剂,开袋即食,喜欢的老铁们,速速下单吧。”快速的语调、亢奋的状态、卖力的推销,妥妥的“网红主播”范儿。

巴特,1982年出生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北京每选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巴特的粉丝量有50多万,每天晚上直播1小时,最高单日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

“我不是网红,是企业家。”关掉直播,巴特这样介绍自己,他条理清晰地向记者解释他与普通网红直播卖货的区别。

“巴特今生直播间只是每选集团销售端项目,单从直播来说,一般的直播平台没有自己的生产基地,我们不仅生产,而且全程实现数据管理,顾客可以从我们的平台上看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同时我们在全国建设了4000家售后服务点,实现产品的代收、代取、调货、换货,所以直播间的退货率极低。”巴特说。

从监控大屏上,可以看到每选牧场里的牛羊正在睡觉,每选农场里的庄稼随风摇曳。“产品加工的过程也能通过扫产品二维码看到。”

巴特笑称自己是疯子,敢对自己下“死手”,就想“做点事”,而且“必须把它做成”。凭着这股子劲头,自2021年11月入驻克什克腾旗以来,巴特用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他在这里的商业布局,有农场、牧场、肉联厂、食品加工厂、物流园区……实现了以农业、牧业、旅游业、食品加工业、电商助农直播为主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体系。

巴特认为,一家企业要想走得长远,必须要跟随时代的脉动,要懂得回馈,要知道市场需要什么。

巴特理解的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的振兴,是要带着老百姓致富。“我们跟农牧民签订了保底产销协议,有效解决农牧民养殖、种植产品的销路问题,为群众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我们通过每选农牧特产购物中心销售本地农牧特产,并将其中13个展柜无偿提供给克什克腾旗下属13个苏木乡镇使用,打造一乡一品专柜,使每个乡镇的牛羊、燕麦、华子鱼、各种奶食品、山野菜等土特产品,都能从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大力促进农民增收。”

“自己穷过,希望能帮家乡人过上好日子。”巴特聊起自己的经历。巴特年幼时家中极为贫困,家里一度仅剩下5元钱。“这样的穷日子我不过了,我发誓要改变家里贫穷的面貌。”巴特说,人不应该认命,要认干。他曾一个人,开启了一段在北京漂泊的旅程,打扫卫生、刷盘子、睡天桥;也曾做过水泥工、瓦匠、开过塔吊;他是村子里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猪倌,靠自己的智慧和双手挣了2400元钱还清了家里的外债;他曾跟随同乡去过海外,在巴基斯坦等地做小商品外贸生意,赶上了第一波中国外贸的红利期……

“我曾倒闭4次,生意的起落,让我更加坚韧不拔。”2016年,看到互联网行业发展的蓝海,巴特一头扎进了互联网行业。面对陌生的领域,再加上团队管理上的疏漏和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巴特不光赔掉了所有积蓄,而且欠下了巨额外债。“虽然赔了,但与顶尖人才们一起天天头脑风暴,让我变得善于思考、善于创新。”

巴特希望通过回乡兴办企业,能够为家乡留住人才。“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有人,才有无限可能。”巴特说自己早年辍学,但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更重要的是将人才聚拢在身边,让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巴特向记者介绍了他的专业团队,并透露公司正为上市做准备。

除了发展产业,巴特也积极投身公益,主动担负起企业的社会责任。

2013年成立了赤峰市唯一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红十字会基金——赤峰市红十字会巴特爱心基金成立,每年资助1000名贫困学生;

2014年他呼吁社会各界企业家、慈善人士王全华先生、陈铁木先生共同发起免费爱心粥公益活动。走到今天,当初的免费爱心粥屋已经发展到378家,分布在全国70多个城市,每天为20多万环卫工人、孤寡老人、孤儿、留守儿童、拾荒者、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早餐;

在赤峰捐建6所巴特爱心幼儿园;

2021年12月捐赠给克什克腾旗经棚镇政府100万元,用于捐建养老院1所,并捐赠价值400万元的医疗器械;

2022年4月向赤峰战斗在疫情一线工作人员捐赠了66个电用加热锅、1400份炖牛肉、1400份碗米饭及餐具等爱心防疫物资。

……

“在公益的道路上,只要有需要,我们从来不掉队。”巴特坚定地说。(记者  李倩)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