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巴彦淖尔:十载奋进路 风起再扬帆

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27.9亿元跃升至2021年的982.7亿元,年均增长5.2%,今年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3102元、10717元增加到36350元、22785元,增长了2.8倍和2.1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关口,实现了翻番,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地区)水平;三次产业结构由28.1:40.9:31优化为24.9:33.4:41.7,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折性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彦淖尔市锚定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生态环境持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交出了一份份高质量答卷。

项目牵引加快动能转换

从改善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的巴彦淖尔川能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到将光伏发电与生态治理有机结合的磴口县10万千瓦光储+沙产业生态协同发展项目,再到实现生产工艺闭路循环零排放的中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一批含新量、含绿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为我市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贡献力量。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建立了市领导包联重点项目、部门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定期开展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集中审批月等活动,全流程、全方位服务项目建设,项目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经济基础和结构不断优化,基础短板和弱项不断补齐,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2012年以来,我市累计争取上级预算内资金153.4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06.8亿元、外国银行贷款9.6亿元、企业债45亿元;滚动实施重大项目612项,累计完成投资3162亿元。

目前,巴彦淖尔市首条电力外送通道上海庙至山东160万千瓦风电基地、首条高速铁路开工建设,国道242线、G7京新高速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中核龙腾光热国家试点、黑猫煤化工、东立多晶硅、远景风机等一批产业引领项目投产运行,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引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蓄势能,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推动产业加快转型,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我市共建成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2家,其中国家地方联合共建的工程研究中心2家,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力不断增强。

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临河区、五原县先后被国家认定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1年实现产值247.8亿元。我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4.2万亩,连续实施22年的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顺利完工。

现代能源经济步入快车道——我市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由159.2万千瓦增长到542.2万千瓦,增长了3.4倍;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由44.6%增长到70.4%,增长了1.6倍;清洁能源发电量由29.6亿千瓦时增长到136.5亿千瓦时,增长了4.6倍。风电装备制造、光伏材料生产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风机生产能力达到1100台套,光伏硅材料产能达到2.2万吨。龙腾光热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一重能零碳产业园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开工建设。

服务业集聚发展显成效——2020年,我市入选国家首批骨干冷链物流枢纽基地建设名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亿元,预计2023年建成投用。甘其毛都口岸现代物流园区等4个园区创建成为自治区级服务业聚集区,累计带动就业7000人,年均实现产值约10亿元。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波光粼粼、鸟翔鱼跃,大片的芦苇随着清风摇曳——秋日的乌梁素海美不胜收。

乌梁素海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是黄河改道形成的多功能湖泊湿地,293平方公里的湖区内有疣鼻天鹅、白鹭等260多种鸟类。目前,“十三五”乌梁素海规划(修编)内项目全部完工,完成投资23.61亿元,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内项目开复工11项,累计完成投资12.9亿元。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全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制定出台乌梁素海综合治理规划、“十四五”乌梁素海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综合性文件,先后入选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第一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聚焦人民群众新期待,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785.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的73.5%,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事业扩面提质增效。

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完成6953户14675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建档立卡4964户9870人、同步搬迁1989户4805人),建成集中安置点30个。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9870名搬迁脱贫人口全部落实后续产业帮扶措施。

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65所公立学校实施了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推进工程。285个村卫生室、46个乡镇卫生院和市、旗县区两级综合医院完成了服务能力提升建设。我市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建成,成功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名单。

保供稳价扎实有力。我市完善价格调控机制,加大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力度,价格总体水平保持稳定。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我市建成了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共享红黑名单1.1万条,对守信激励对象推出了“信易贷”“信易游”“信易住”等14项优惠便利活动。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