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露白月明宜读诗: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

2022年9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较有诗意的一个,从这一天开始,昼夜温差开始变大,较易形成露水,根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由五行所构成,而秋天、五行中的金、白色、露水、寒冷这些因素也构成了一系列符号组合,形成了特有的文化意义,在《千字文》里也写到“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不经意中,将很多因素归为一类,因此秋季晶莹的露水在古人看来就是白色。

正因为白露的特性,加上露水基本出现在晚间和清晨,导致和白露相关的诗词,多是描写这两个时间节点。夜色渐凉,露水出现,秋意习习,自然会激发诗人的无限感慨: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是杜甫较为出名的作品,其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称千古名句,这一句既写景,也点明时令,正是在白露节气的夜晚,从今日起露水便开始带有寒意,与此形成对应的是天上的一轮明月,可明明是同一轮明月,诗人为何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呢?此处诗人已自然而然地由景色描写转入情感抒发。在这样的月夜之中,想到分散的亲人,怎会不心生感慨?怎会不念起在故乡时那阖家团聚的时光?这种感情是具有感染力的,让每一个中国人在看到明月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去想念家乡,让千百年来每一位读者都能感同身受,这既是杜甫诗作的魅力,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的魅力。

诗圣杜甫笔下的经典的“露水”不仅仅有这一首,杜甫的经典组诗《秋兴八首》第一首: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没有明确写于白露时节,但也极具此时诗词的特点,诗人开篇就写道“玉露凋伤枫树林”,其中的“玉露”,指的就是秋天的露水,因为颜色白,才用“玉”来形容它。诗人认为枫树林的凋零衰败,是因为玉露的侵蚀,这也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沉郁萧瑟的开局,令人读之感到秋日的阴冷扑面而来,整首诗字里行间无不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孤独抑郁之感。

基于白露节气的特点,又因白露节气与传统节日中秋相近,露白月明,难免让人感慨万千,写于此时的诗词绝大多数都是诗人表达自己想念家乡亲人、远方挚友的感慨,在此为大家选择几首: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南柯子·忆旧

宋·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不难看出,白露时节很容易牵动人们的情愫,也在千百年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感,为我们留下了一首首佳作。好的诗词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一眼望去,都会看到自己生活中的影子,我们从中体悟到更多的情绪,让我们对世界多一份感慨,这是诗词给予我们的一份财富,让我们的生活不仅仅只是生活。

作者简介:

王天博,专栏作者,澳门城市大学文化产业研究博士在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诗词达人”,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第三季六强,上海东方卫视《诗书中华》四期擂主等。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