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砥砺奋进三十载 恰是风华正茂时

从1992年到2022年,3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但对于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来说,却是沧海桑田的巨变时期。

从“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到“初具规模、稳步发展”,从一片阡陌盐碱地变为一座璀璨的工业园区,从2008年实施西企东迁,到如今聚集了200多家企业,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用30年时间在4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书写了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生态园区的跨越腾飞答卷。2012年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成功跻身“国字号”,一跃成为自治区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

盐碱地崛起秀美园区

“从无到有,从有到绿,从绿到美,从美到亮,这基本是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经历的4个发展阶段。”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业务主管赵兵参与了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绿化工程。他说:“土地盐碱化严重,影响苗木成活率,我们采取了更换种植土、深灌降盐碱、选用抗盐碱植物、绿地施硫酸亚铁等措施,逐步改良土壤,提高苗木成活率。”

如今漫步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富源路,满眼翠绿,微风拂过,花香暗送,芬芳馥郁。据赵兵介绍,▶目前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总面积达971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公共用地绿化4625亩,公共道路绿化覆盖率89%;▶企业用地绿化2674亩,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8%。

望着花园式的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述,岁月的脚步仿佛回到了2008年。那时,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东迁到临河东部,大部分土地是荒滩碱地,无法耕种,没有树木,基本没有道路绿化,更没有公园。赵兵说:“为了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因地制宜,按照‘绿随路走、一街一景、分步实施、四季有绿’的思路,用红柳、胡杨等耐盐碱树种构建框架,以花草镶边、街角点缀,先后对富源路、恒丰街、鲁花街、新华东街、联邦街、建材路等主次干道进行绿化,种植乔、灌木35万多株。”

为了抢抓最佳种植期,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园林绿化工人们常常起早贪黑赶工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棵棵种植、一段段延伸。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完成绿化投资3.35亿元,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达到了国家生态园林开发区的绿化指标。30年,昔日寸草难生的盐碱地里崛起了一座绿色园区。

下一步,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成6条东西横向景观林带,构成主体景观体系,打造花园式园区,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经济发展跨越腾飞

走进内蒙古锦叶云台生态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身着蓝色工服的工人正在络筒机器前忙碌,她们不时地将机器上断开的管纱连接起来,再通过机器卷绕成符合质量标准的筒子纱。最近公司的4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每天能生产700多公斤成品纱线,开启了“奔跑模式”。

锦叶云台是一家集羊绒分选、水洗、分梳、染色、纺纱、羊绒制品生产及进出口贸易于一体的综合大型企业,拥有23800平方米的标准现代化厂房,年分选原绒3000吨,加工洗净羊绒3000吨,年产无毛绒300吨。产品主要销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内大中城市,是全球专业的羊绒纱线供应商。

“我们从源头上甑选被誉为‘钻石纤维’的二狼山山羊绒为原料,它手感柔软、富有弹性。我们在分梳设备改造、低温染色技术应用、植物精华染色环保纱线等方面,均处于国内绒纺行业领先水平。同时,我们拥有系统完备的质量检测手段和检验测量设备,设立了原料入场检验、染前检验、纱线入库检验等24个质量控制单元,确保产品100%合格。”公司副总经理张有龙说。

今年,该公司已完成无毛绒订单100吨、羊绒纱订单130吨,实现营业收入2134万元。

冷却排酸、低温分割、精细包装、冷链物流,经过一道道严格的程序,内蒙古澳菲利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冷鲜羊肉端上了国内一线城市市民的餐桌。

“冷鲜羊肉有着非常严格的生产程序。”公司总经理助理闫伟说,“健康羊源和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造就了冷鲜肉成熟度好、嫩度好、色泽鲜亮、无膻味的优良口感。”

在肉羊产业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澳菲利公司独辟蹊径,于2012年开发生产冷鲜羊肉,如今已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工艺优良、自动化程度高、物流体系完备、管理模式科学的牛羊屠宰分割及牛羊副产品深加工现代化企业之一。

像锦叶云台、澳菲利这样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在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比比皆是。

30年锐意进取,创新铸就辉煌业绩。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开放发展的排头兵、主引擎,更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引领区、先行区,自成立之初,就确立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生产基地”的战略导向。经历2次园区撤并整合,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逆势崛起,主导产业确定为农畜产品加工、战略新兴产业,依托我市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园、绒纺产业园、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现代服务业为导向的“四园一业”发展格局。

2021年,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49亿元,销售收入190亿元,财政总收入5.1亿元,以占全市万分之七的土地,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工业销售收入。

作为沿黄流域的重点园区和我市唯一的一类工业园区,近年来,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抢抓重大机遇,以“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主线,坚持农畜产品加工和战略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着力构建以高端绿色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为重点,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新型建材为辅助,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的多元化产业体系。

今年,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在去年基础上实现6%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将完成总产值206.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8.8亿元;一般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25亿元,争创自治区低碳产业示范园区。

营商环境精彩蝶变

“2月10日,我们与深圳裕同包装科技公司‘云签约’,从1月29日考察选址,到签约落户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仅用了13天时间。这是深挖潜在市场和多方多次推动的成功案例。可见,对于有投资意向的项目,只要换位思考,在互惠互利、依法依规的前提下,算清投资商的效益预期,找好洽谈契合点,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如红说,“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能否种出‘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核心在营商环境,我们要对标先进地区,转变方式方法,努力培育安商富商亲商的‘良田’,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

正是有这样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事业如火如荼。目前,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驻工业企业20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4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拥有国家级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1个。

今年,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用好“加减乘除”法,打出招商引资“组合拳”。▶服务做“加法”,即推行包联服务企业“链长制”,完善“五个一”工作机制,建立定期调研、座谈、走访、反馈等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拖、密切联系,提供全过程、全周期“店小二”服务。

▶审批做“减法”,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围绕“四办”目标,开展“一门一窗一网一次”改革,最大限度减环节、提效率、讲规矩。

▶招商做“乘法”,即发动组织现有企业,围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 形成以商招商的“葡萄串”效应和大抓招商的“倍加”效应。

▶不利因素做“除法”,即坚决破除一切不利于招商、影响项目落地、制约企业发展的“潜规则”,摒弃“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剔除“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的陋习,打击“吃拿卡要、推诿扯皮”等行为,用企业“好口碑”赢得招商引资“好人缘”。

砥砺奋进30载,恰是风华正茂时。未来,巴彦淖尔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和行动纲领,紧紧围绕我市“五高五新”奋斗目标、“四个区”发展定位、“两个基地、四个产业集群”主攻方向,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亩均产出论英雄”“以单位能耗水耗论英雄”“以投资强度论英雄”,以循环化产业链统领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