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镜鉴文明】婚俗改革培育文明风貌 新风正气吹拂美丽家园

近年来,在社会上出现了“天价彩礼”、奢侈办婚礼等不良风俗,及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婚闹现象,这些变了味的婚俗不仅让人民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让社会良好风气受到了影响。赤峰市红山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为百姓做实事,实现了从“婚姻登记”到“服务婚姻”的角色转变。

一、重塑婚姻阵地 融入特色文化

红山区为加强婚姻登记办公场所标准化建设,特将乌兰哈达公园旅游接待中心进行升级改造,利用现有基础设施融合科技理念,将婚俗文化融入场地,设置遇见广场、定情伞、结缘之心、情诗长廊、松影回廊、油松林、相思塔、守望台、爱情鹊桥等内容,成为青年交友、新人求婚、结婚领证、结婚颁证的“网红打卡点”。

红山区拟建设婚俗文化展馆,主要从家风家训、婚姻历史沿革、婚姻建设百年、新时代婚姻文化等内容,融合生态资源、设施资源、景观资源,制定主题爱情旅途路线,以年轻人接受的方式倡导文明新风,让婚姻登记具有仪式感。

二、文化浸润村镇  助推乡村振兴

在农村,一些农民盲目跟风、互相攀比,造成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嫌隙与矛盾,给农民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精神压力和心里失衡,这就让农民出现了很多“娶不起”“还不起”的问题和压力,严重影响着脱贫攻坚成色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

为从根源上杜绝农民攀比之风,促进农民心理平衡、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红庙子镇党委、政府与东南营子村在原有红白理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东南营子村乡风文明促进会,积极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理念,建立“一菜一饭”制度,用勤俭节约打压攀比之风,抨击一切“炫富”行为, 推动实现乡风趋淳、民风趋厚、群众减负。

三、开展婚姻调解 重塑家庭幸福

近年来,在红山婚俗改革乐众爱家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广泛调研,集思广益,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适用、行之有效的婚姻调解方法,成为挽救婚姻、重塑幸福、回归家庭的重要抓手。2016年9月至今,已对16856个离婚家庭进行婚姻辅导服务,其中1423个家庭暂缓离婚,1056对家庭放弃离婚,婚前辅导服务6500人次。

2016年9月30日,赤峰市首家婚姻家庭调解室在红山区婚姻登记中心成立,婚姻专职调解员6人、专职律师3人、志愿者5人,通过以 “心理调适与疏导、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矛盾纠纷化解”三位一体的全天候专家把关方式,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从源头上减少家庭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四、共享社区治理 发挥载体作用

深化社区治理与婚俗改革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赤峰心理协会通过开展“心动红山·互联网+婚姻家庭”服务项目,通过提供线上线下婚前辅导、婚姻教育、结婚颁证、集体婚礼等服务,对新办结婚的1000组家庭进行婚前辅导,协助新婚家庭打好未来婚姻生活的基础。同时开展“心爱红山·困境家庭”心理服务,为400个离婚家庭进行离婚调解;个案心理辅导100个家庭300人次,社区举办20次幸福讲堂,12次社区反家暴工作共识交流会,10次个案服务,并为3个家庭进行家庭反暴力协调辅助工作。

五、加强文明建设 提升文明乡风

近年来,红山区东南营子村深入推进“一约四会”建设,东南营子村制定村规“十不准”,与村集体福利政策挂钩,强化村规民约约束力;在“四会”基础上成立乡风文明促进会,帮助村民处理“红白喜丧”,有效改善农村攀比陋习。特别是东南营子村充分发挥退休村干部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让退休村书记牵头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发展40余名志愿者,实现常态、高效、精准服务。

推进“文明村”“诚信村”“诚信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定期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公婆、好儿媳、好妯娌等10类“你是我眼中最亮的星”,广泛设置榜样就在身边展板,多样化组织事迹宣传宣讲活动。

六、优化文明项目 提升品牌质量

以红山区为整体,打造“百个优秀文明实践示范站”、“百个优秀文明实践项目”、“百名优秀文明实践志愿者”,引领新红山新风尚助力婚俗改革。红山区把婚俗改革工作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建赤峰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队,结合社区青年人需求,设置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学生骨干进社区,婚俗文化科普进社区等活动,加强与对社区的合作交流,提供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

红山区民政局依托红山社会组织实践园发展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培育婚姻家庭辅导、婚育健康志愿服务组织,拓展其他社会组织共享机制,常态化深入街道社区开展婚俗改革志愿服务,不断创新婚俗改革工作方法,实现婚姻家庭调解、婚姻家庭辅导、婚前辅导、法律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常态化。

[责任编辑:杨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