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通辽绘就肉牛产业发展蓝图

2022年,牧业年度全市牛存栏达到35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170万头;日历年度肉牛出栏120万头,市内屠宰加工15万头,母牛繁殖成活率达80%,肉牛规模化养殖比重达48%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350亿元以上;到2025年,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40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220万头,日历年度肉牛出栏150万头以上,市内屠宰加工60万头,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工作重点

加强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建设国家级种源基地。加大种公牛特培力度,确保在肉牛选择指数、基因组选择指数全国前100名种公牛中分别达到15头和30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优化种公牛群体结构,优质种公牛存栏达到180头以上,年内更新种公牛30头,更新种公牛自主培育率达到60%。加强种公牛饲养和冻精制作工艺科技创新,全年生产优质冻精300万支以上,满足肉用牛、乳用西门塔尔牛冻精需求。积极争取各级良种补贴资金,确保200万支良补冻精及时采购、精准配送,确保完成母牛冷配130万头;到2025年,优质种公牛存栏300头,年生产优质肉牛冻精达到400万支。完成母牛冷配170万头。

规范牛冷配改良秩序。严格按照《通辽市良种冻精区域化布局方案》,分配和使用主渠道配送的良种冻精。加强冷配行业管理,严禁滥引冻精、乱收配种费、无证上岗、无配种记录等行为。积极推动牛冷配全覆盖,2022年北部牧区冷配率力争达到70%以上,2023年实现冷配全覆盖;到2025年肉牛良种和改良种比例达到97%。

强化牛冷配技术措施。对全市现有冷配技术员实行全覆盖式培训。对规模养牛场自聘冷配技术员进行调查摸底、考试考核、规范发证,纳入一体化服务管理。市农牧局要研制肉牛全程饲养信息化管理软件,压实肉牛配种员数据收集和录入责任,启动母牛良种登记和肉牛质量追溯工作。

培育科尔沁肉牛新品种。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畜研所、中国农业大学生科院等科研团队的深度合作,依托自治区科技专项、“科技兴蒙”等项目,整合科尔沁肉牛种业、高林屯种畜繁育中心等育种资源,采用全基因组选择、胚胎移植等现代育种技术,加快科尔沁牛新品种培育。2022年育种核心群母牛达到200头,2025年实现新品种命名验收。

强化肉牛规模化标准化体系建设

持续推进母牛繁育场建设。鼓励母牛适度规模化养殖,加强标准化母牛繁育场建设。2022年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20个、科尔沁牛挤奶示范点10个;到2025年,建设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母牛繁育场110个。

力促育肥牛生产上台阶。2022年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要达50万头,其中出栏达40万头,新建、改扩建千头育肥牛场10个、万头育肥牛场5个,建设育肥牛专业村2个;到2025年,全市育肥牛饲养量达到60万头,新建、改扩建千头以上育肥牛场50个,新建、改建万头育肥牛场20个,建设育肥牛专业村10个。

培育肉牛养殖示范场(户)。市旗两级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粮改饲等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示范场(户)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每个旗县培育养牛示范场3—5个、示范户5—10个;到2025年,全市培育养牛示范场10—12个,示范户12—15个。

强化肉牛饲草料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现代饲草产业。2022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达到550万亩,其中青贮500万亩、人工种草50万亩,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达到68%,粗饲料供给量达到2400万吨以上;到2025年,全市饲草种植面积稳定在550万亩,青贮稳定在500万亩,人工种草50万亩,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达到80%,粗饲料供给量达到2800万吨以上。

推动饲料产业一体化。通过大型牛企自办饲料厂、养殖协会兴办自律性饲料厂、社会资本新建饲料厂、兴建饲料工业园区等多种方式,大力发展饲料产业。年内饲料产能达到500万吨,实际加工产量达到200万吨。举办“通辽市肉牛营养技术培训班暨反刍动物营养高峰论坛”,组织推介科尔沁牛饲料十大品牌。加强饲草料生产加工技术科技攻关,制定科尔沁肉牛饲料标准,研制开发青贮育肥牛的饲料配方。

强化疫病防控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加强肉牛疫病防控。各地要落实疫病防控资金。要保证防疫免疫质量和密度。完善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机制,到2025年,每个旗县市区建设一处县级病死牛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并投入使用。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和综合执法。开展兽药、饲料等例行监测、专项监测;强化产地检疫、兽药经营、肉牛运输交易、冻精市场等重点领域监管,完善市、旗、乡三级监督管理、检验检测工作网络;理顺农牧业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明确内部责任分工,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确保产业健康发展。

强化肉牛屠宰加工体系建设

大力培育屠宰加工产业集群。重点打造科左中旗、科左后旗肉牛产业聚集区,加快科左中旗肉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旗县申报各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加强园区建设跟踪评估。落实各级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盘活现有屠宰企业加工产能。积极引进皮革加工、熟食品制作、生物制药等配套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加强交易市场及肉牛调运管理。支持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市场交易肉牛疫病检测。进一步明确交易市场管理主体责任,强化交易市场防疫条件审核,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格执行农业农村部第2号公告精神。

开拓牛肉制品销售外埠市场。坚持打草原牌、走绿色路,锚定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鼓励支持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开设线下优质旗舰店和大中型社区专柜,推动科尔沁牛以二分体或产成品方式参与国内市场竞争。依托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和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支持引导加工销售企业参与“直营+线上销售”的市场竞争。鼓励屠宰加工企业提升改造现有常温仓储设施,大力建设保鲜设施设备、购置冷链运输车。

强化肉牛产业科技和服务体系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组建市旗两级讲师团开展养殖培训,打通技术培训“最后一公里”。成立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主推技术研发推广专家服务团,对新生犊牛两病防控等技术进行重点攻关。2022年培养师资骨干100名,培训冷配技术员5000人次,辐射带动养牛户10万户;到2025年,培养200名肉牛师资骨干、将全市5000名基层配种员培养成为集冷配、防疫、养殖、饲草料种植等技能于一身的养牛明白人。

做好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总结推广开发区兽医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2022年,库伦旗、霍林郭勒市全面开展试点工作,奈曼旗、科左中旗选取部分乡镇开展试点工作;到2025年全市范围内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基层防疫工作力量不足问题。

强化肉牛品牌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品牌培育宣传。加大“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特色牛肉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实现品牌产品溢价20%以上。鼓励引导肉牛养殖、加工企业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逐步增加肉牛产业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认证比例,为叫响“科尔沁牛”区域公用品牌和产品品牌提供有力支撑。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牧、发改、财政、工信、金融、商务、科技、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为成员的通辽市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统筹谋划、决策和推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大资金投入

通过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投入。积极开展涉农资金整合。吸引金融资本投入。发挥政策性肉牛保险增信作用,探索开展保单质押融资等业务,2022年投保肉牛60万头,撬动金融资本150亿元以上;到2025年投保肉牛保险100万头,撬动金融资本200亿元以上。

完善政策扶持

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关于肉牛产业发展的扶持项目,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肉牛产业的相关政策。加强用地保障。加大创新支持力度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