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织密“关键少数”监督网

落实监督职责,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严肃惩处和警示教育相结合,采取通报曝光、案例剖析、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等多种形式,督促各级党组织“一把手”强化自我监督、内部监督,使各级“一把手”明纪法、知敬畏、守底线,牢固树立相互监督既是责任也是义务的意识,主动配合和真心实意接受同级组织监督。健全完善“一把手”履职权力清单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清单,明晰界定权力边际,减少推诿失责和不作为不敢担责,减少权力运用失控,防止腐败发生。

强化同级监督,增强权力监督的指向性。深化同级组织成员的权力观、政绩观和监督观教育,坚持和完善班子运行机制、“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推动党委(党组)“一把手”加强对下级党委(党组)“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贯彻执行廉政谈心、提醒谈话、专题约谈以及述责述廉述德、现场评议等制度机制,层层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创新监督检查、信访举报、巡视巡察整改等措施运用,建立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构建“一人一档”廉政档案库,切实做到全方位监督、立体化监督、全程化监督。

做实社会监督,增强权力监督的延展性。进一步明确“一把手”权力公开清单的内容,突出工作职责、工作目标、重大问题决策、涉及群众利益和公益事业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的处理、监督结果的公开,充分发挥群众、舆论监督作用,织密群众监督网,让“一把手”的权利运行在阳光下,让各方面的监督不再单打独斗,形成同频共振、共同发力的局面,推动产生监督的合力。

提升监督质量,增强跟进监督的有效性。坚持依规依纪依法,贯通运用“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始终站在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长期执政的政治高度,从政治视角去审视、分析、甄别问题。坚持把监督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贯通融合起来,推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等问题,为“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良好发展环境。(包乌兰图雅)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