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镜鉴文明】赤峰市巴林右旗宝日勿苏镇创新“1+3+N”模式 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开花

宝日勿苏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围绕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1”个核心,党建引领促发展、建强队伍激活力、整合资源建平台“3”项抓手,打造聚焦特色宣讲、聚焦文化惠民、聚焦移风易俗、聚焦乡村振兴等“N”条文明实践优质服务平台和载体,线上线下相融促进,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改善民生福祉,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好阵地”

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关键点”

宝日勿苏镇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作为“关键点”,镇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建立纵向涵盖各嘎查村,横向辐射全镇各所(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四梁八柱”。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所长,镇宣传委员负责具体工作,配备1名专职人员、3名兼职人员,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各嘎查村书记担任文明实践站站长和志愿服务队队长,嘎查村宣传员、妇联主席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推动,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确保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的实践活动。

“三项抓手”

搭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连接线”

党建引领,助推文明实践发展。坚持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加强基层党建有机结合,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镇、村两级体系,着力推动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围绕理论政策宣讲、民俗文化、农牧科技、环境卫生、乡风文明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38余场次,真正打造兼具思想政治引领、传播党的声音、传承传统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提供惠民服务等多种功能的文明实践所(站)。

建强队伍,确保基层迸发活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主体力量是志愿者,通过整合资源,综合统筹多方力量,兼顾具体业务,因地制宜组建了文体志愿服务队、农牧业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服务队、卫生健康志愿服务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教育志愿服务队、环保志愿服务队、法治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10支队伍,实现到处是志愿者的身影,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统筹推进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最新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

搭建平台,提供优质阵地保障。通过多方筹措,打造以志愿服务为主要方式的多用途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平台。平台配备理论宣讲、市民教育、文化活动、科普宣传、健身活动五大功能室等。依托平台和微课堂、微信群等媒介,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锋模范先进事迹。年初以来,积极开展了疫情防控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防电诈宣传、安全生产、农牧业培训等主题的活动,有效形成了守望互助、团结友爱、睦邻和谐的新风尚。

“N个载体”

画好新时代文明实践“同心圆”

聚焦思想引领,开展特色鲜明宣讲。研究制定《宝日勿苏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强化培训引导,通过举办讲座、活动展演、图文解析等形式,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大会议精神开展广泛宣传活动42余次,让党的理论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聚焦文化惠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开展“榜样在我身边”、“巾帼心向党,喜迎二十大等”主题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开展知识讲座、亲子活动、宣讲培训等文化活动10场次,有力推动全镇文化建设。

聚焦移风易俗,弘扬良好社会风尚。把推进移风易俗,助推乡村文明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文明家庭”等创评活动,共评出15户。开展道德模范、好婆婆、好儿媳等评选活动。今年来,全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1500余份、宣传册600余册。

聚焦乡村振兴,助力惠民产业发展。创新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等方面探索新方法、开辟新路径,开设“嘎查村夜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室”等指导特色产业规范化管理的培训,同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知识讲座和相关农牧业科技指导11场,推动农牧业发展科学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产业化。

宝日勿苏镇坚持树立“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以“不断提升居民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为宗旨,将“大道理”变为“小故事”,“普通话”变成“地方话”,让“1+3+N”模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有温度,致力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打造成传播思想、实践文明、成就梦想的百姓之家。(来源:文明右旗)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