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镜观中国·新华社国内新闻照片一周精选

柴达木盆地亮起“点点繁星”

这是6月8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光伏(光热)产业园拍摄的青海中控德令哈50兆瓦光热电站(无人机照片)。

今年以来,地处柴达木盆地的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已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产业集群的基础上,依托域内丰富的光照、风能以及荒漠、戈壁等资源,新开工建设中广核200万千瓦光伏光热项目、青豫直流二期20万千瓦光热项目等5个新能源项目。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三星堆鸟足曲身顶尊神像3000年后“合璧”

6月15日拍摄的拼对成功的鸟足曲身顶尊神像。

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在“分离”3000年后终于合体,专家认为这件充满想象力的珍贵文物堪称中国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

新华社发(鲁海子 摄)

老宅是家 也是坚守

阿六叔在恒裕公民居博物馆读书(无人机照片,6月10日摄)。

“恒裕公”坐落在云南丽江古城五一街上,是一座“四合五天井”格局的典型纳西民居院落。这里的主人名叫李君兴,在家中排行老六,朋友们喜欢叫他阿六叔。

这座建于1875年的老宅见证了古城的变迁。丽江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曾有人携重金前来收购这座老宅,然而阿六叔家不卖不租,用它开起了民居博物馆,供游客免费参观。为了维持民居博物馆的生计,阿六叔和妻子卖过粑粑、卖过米线。他说,传承和守护好老宅是自己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金山岭长城雨后双彩虹

6月14日傍晚,一场雷阵雨过后,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金山岭长城出现双彩虹景观。

新华社发(周万平 摄)

三星堆新发现6个“祭祀坑”上新文物近13000件

这是在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拍摄的铜神坛局部(6月1日摄)。

6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四川广汉市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目前共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数件造型奇特的珍贵文物前所未见,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实证。

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光伏牧场里的产羔季

6月9日,羊群在共和县塔拉滩的华能青海公司光伏电站内活动(无人机照片)。

夏日时节,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的塔拉滩牧场上陆续进入产羔季,在深蓝色的光伏板间,牧民马有福忙着照料羊群。

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我们的田野——小憩时刻

6月1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思旸镇盘街村,村民在插秧间隙吃饭。

三夏时节,农事繁忙。人们在劳作之余的小憩,则是田间地头最惬意的时光。

新华社发(唐鹏 摄)

山东麦收进度已近七成

6月1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上庄镇大李家村晾晒场,村民们在晾晒小麦。

据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消息,截至6月13日下午5时,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山东应收小麦面积6003万亩,已收4022.3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7%。

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麦积山石窟的“基因编码”

这是6月9日拍摄的麦积山石窟造像。

目前,《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进入修改完善阶段,计划2022年底前完成。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张铭介绍,此次编撰的《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体例和样稿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化测量、碳十四测年等技术,对麦积山石窟第74窟、第78窟所有文物信息,以文字、数字化测绘、图版、影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记录。这为后续麦积山石窟考古报告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诗意中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月10日,在江苏省昆山市开发区青阳港学校荷塘,一只蜻蜓落在小荷苞上。

新华社发(王须中 摄)

湖北武汉:长江水位上涨

6月11日,两名市民离开湖北武汉武昌区江滩黄花矶凉亭(无人机照片)。

近期,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上涨,逼近武汉长江防汛25米设防水位。

新华社发(赵军 摄)

浙江德清:课桌椅变“午休床”

6月16日,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雷甸镇中心小学通航校区学生使用可折叠课桌椅午休。

今年,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将3万名小学生午休“躺着睡”工程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之一,以午睡垫为主,折叠椅为辅,通过“先行试点+全面实施”模式,推动小学生午休“躺着睡”全覆盖。

新华社发(谢尚国 摄)

诗意中国——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是6月14日在江苏南京雨花阁拍摄的“超级月亮”。

6月14日晚,一轮“超级月亮”现身夜空,这是本年度“第二大满月”。

新华社发(苏阳 摄)

和若铁路开通运营 中国建成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

6月16日在新疆和田火车站拍摄的即将发车的和若铁路首趟列车。

6月16日,满载乘客的5818次列车从新疆和田站驶出,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和若铁路与南疆铁路、格库铁路构成一条全长2712公里的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线。自此,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建成。

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高考阅卷现场见闻

6月14日,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东北师范大学高考网上评卷点,工作人员在评卷。据了解,2022年吉林省高考评卷工作全部采用电子扫描、网上评卷方式进行。

随着高考结束,各地陆续进入高考评卷阶段。

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