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世界献血者日:加入我们,拯救生命!

2022年6月14日是第19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加入我们,拯救生命”。当天,内蒙古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主题宣传活动在自治区血液中心启动,并同步开展无偿献血活动。截至6月14日17时,呼和浩特市各采血点共采集全血245人,82700毫升;采集血小板32人,41个治疗量。活动现场还为新任无偿献血形象大使颁发了聘书。

多支公益团队参加活动

献血是一种团结行为

为爱蓄力,为生命加油。本次活动由自治区红十字会、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由自治区血液中心、自治区红十字会人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捐献服务中心承办。自治区直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军警部队,内蒙古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内蒙古红十字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等公益团队和爱心人士参与无偿献血,为创建文明城市贡献力量。

献血有我

今年的活动主题简单却寓意深远。活动现场,主办方介绍,以往的世界献血者日主题,重在倡导个人献血行为对挽救他人生命的重要性;今年的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明确指出了献血是一种群体性的生命救助行为。1个人献血百次,和1万人献血1次,哪一个献血总量最大,更有利于血液库存充足,显然后者意义更大。

据内蒙古自治区血液中心宣教科主任吴南介绍,近年来,随着无偿献血活动进社区进机关进单位进高校,无偿献血的人群知晓率逐年提高。截至2021年12月底,内蒙古献血总人次222001人,采集总量396264.35单位,其中全血采集量367634.35单位,单采血小板采集25830单位。团体无偿献血比例11.11%,个人无偿献血比例88.88%;内蒙古平均千人口献血人次9.19,千人口献血量16.27单位。

形象大使柳军:13年,117次,45800毫升

活动现场,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队长、无偿献血者代表柳军等6人光荣受聘为无偿献血形象大使。“这既是一份珍贵的荣誉,也是一项终身光荣的事业,我将把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肩上,用行动践行诺言,带动身边更多人一起加入到无偿献血志愿活动中。”柳军激动地说。

从2010年开始至今,柳军已无偿献血117次,全血1200毫升,成份血44600毫升,共计45800毫升。此外,柳军还组建献血突击队抗击疫情,并且在呼和浩特市各高校建立北方新报公益联盟志愿服务队分队,目前志愿者已达上千人。

20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

活动现场,内蒙古第84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杨光现身说法,向志愿者普及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知识。主办方通过发放倡议书、宣传资料、纪念品,并对前来咨询的人员耐心讲解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采集流程及注意事项,激发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中华骨髓库。

来了解一下造血干细胞捐献相关知识

光荣加入中华骨髓库

想加入中华骨髓库的人不少

献血车上,一张张活泼的笑脸展现了志愿者助力他人健康、拯救他人生命的光荣与自豪。义工高瑞军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方法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后,在《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上郑重签名并留取10毫升血样, “如果有一天能够与患者配型成功,我愿意用我的血液为生命接力。”他说。

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

内蒙古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张颖在顺利捐献300毫升全血后,也留取了10毫升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她说:“作为一名青年志愿者,就应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梦想不负未来。”

活动结束时,记者了解到现场共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入库20份。

“熊猫”来助力

志愿者王树梅体检合格后顺利献血300毫升。她的血型是RH阴性AB型,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王树梅是“青城熊猫群”内蒙古稀有血型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的一员。“能够献血帮助到别人是幸福的事情,公益人在一起如家人一样,以后还会继续。”王树梅说。志愿者乌恩说:“‘熊猫血’虽然是一个小群体,但我们是有爱的大家庭,互帮互助,团结友爱。”

“熊猫”来助力

庆祝一下成功献血

13年无偿献血91次,王蒙蒙两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自从发现自己是“熊猫血”,陈龙龙10年来一直保持高度自律的生活,不抽烟、不喝酒,每周坚持长跑,“我时刻准备着,说不准哪天我的血就救了一条命”,至今他共捐献全血6000毫升。当天,“青城熊猫群”的20名稀有血型志愿者来到现场为节日助力,为患者分忧。其中,7人成功捐献全血,1人捐献血小板。

内蒙古各级红十字会同步开展主题活动

当天,内蒙古各级红十字会也组织了“世界献血者日”主题活动,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及相关宣传。鄂尔多斯市红十字会联合市卫健委等单位举办主题活动,现场无偿献血52人次,献血量共计18900毫升,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30人份;通辽市红十字会组织开展主题活动,截至当日13时许,共有280人献血88800毫升,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68人;阿拉善盟红十字会联合盟卫健委等部门开展活动,组织干部群众进行无偿献血,现场34名志愿者采集了造血干细胞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王利军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