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浓情迎端午 粽香飘万家

五色彩线缠角粽。丁根厚 摄

居民家门口挂的彩葫芦和艾草。高颖 摄

艾草花环也很美。 苏莉 摄

粽子清香软糯诱人。内蒙古日报记者 怀特乌勒斯 摄

明日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每年到了端午节这天,粽叶飘香,艾草镇邪,彩线挡虫……人们在延续古俗中,体味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精彩魅力。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正如苏轼的这首《浣溪沙·端午》所描述的景象,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节日气氛特别浓,街巷中吆喝着售卖的五色线、粽子摊前面排起的长队、入户门上摆放着的艾草……都在宣告着端午节的到来。

黄米凉糕味清甜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午节也是中国首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节日,足以见得端午节在国人心中的重要性。本土作家、民俗学者曹建成表示,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都把纪念屈原的情愫写进有关端午节的作品中,从而感悟爱国情怀。在全国范围来讲,在端午节这天食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戴五色线等等极具特色的活动也让节日多了一份轻松的感觉。

端午节来临之前,54岁的英子大姐早就开始张罗了,每年她都会给母亲从乡下购买最地道的黄米,为端午节制作黄米凉糕做准备,她笑着说:“不管现在的粽子礼盒做得多么精致,总觉得比不上妈妈亲手做的黄米凉糕好吃。江米要提前几天浸泡,做的时候一层黄米一层江米,每一层中间铺上玫瑰酱、葡萄干、红枣等等,软糯中带着清香,天热的时候凉凉的来上一口,真的太香了。”

今年70多岁的曹建成是一位老呼市人,他记录了很多呼和浩特的民俗,还出版了有关呼和浩特的老街巷地图。他回忆说,几十年前,交通不发达,人口流动也少,呼市也不是粽子的主要原料糯米的产地,因此老一辈人大多利用本土特产黄米做凉糕,有条件的在里面加上玫瑰、红枣、葡萄干等等,用来丰富凉糕的口味。相比南方地区口味丰富的蛋黄馅粽子、肉粽等咸口粽子,呼市地区的民众还是比较偏爱蘸着糖稀或者白糖吃的凉糕,其实吃凉糕有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端午节离夏至不远,很快气温便会升高,确实也需要吃一些清凉解暑的食物。

五色彩线系安康

在孩童的印象中,他们期待的是端午节的五色线。“小时候妈妈坐在床边,腿上放着五色线,边聊天边搓成一股绳,再给我戴到手腕和脚腕上。如今,我也成为母亲,也想给孩子健康的寓意和满满的仪式感,这不,你看我买的五色线,还挂着粽子装饰和铃铛呢,孩子一定特别喜欢。”市民范女士边端详手中的五色线,边开心地说。至于什么时候能摘掉五色线?这也大有讲究。“有人要戴到自然掉落,有人则是说端午节过后下第一场雨时摘掉能保佑一年的健康平安,其实也就是因为过去医疗条件差,希望通过戴五色线辟邪起到驱蚊驱虫,孩子少生病的作用。”曹建成解释道。

在特色饮食之外,曹建成表示,端午节还有一些习俗年轻人了解得很少。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其实已经过了小半年,家具、窗户都落了不少灰尘。同时因为天气开始炎热,五毒(蛇、蟾蜍、蜈蚣、壁虎、蝎子)也到了活跃的季节,加之早年有五月不动土习俗,所以人们会在农历四月底,也就是端午节临近的时候打扫屋子。曹建成至今仍然记得,在他年轻的时候,端午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粉刷墙壁,把破旧的窗户纸换下来,就像过大年一样扫洒除尘。此外还要在院子里安春灶(把炉灶移到院子里)、安窗纱、门帘等等,其实就是起到讲究卫生,驱虫驱蚊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习俗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用艾草煮水清洁身体、门口挂艾草驱蚊等祈求平安健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农民来说,还有着“端午节怕下雨,一下雨就起蝗虫”的说法,曹建成说,这是因为呼市地区的农民过去种杂粮居多,这些作物最怕的就是遭蝗灾。此外,端午节还有喝黄酒的习俗。

传承文化润心田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端午节风俗在传承过程中,逐渐糅合了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有统计显示,在中国56个民族中,半数都过端午节,过法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生活往来,为端午节本源性传统带来多样性的包容与发展。”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刘春子说,端午节在传承过程中,包含着中国人对文化的选择、对生活的选择,更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自信力。(记者 王璐)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