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国企“瘦身”激活力

公司数量由21家整合成2家,层级从四级减少为一级,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公开竞聘上岗,普通工作人员因事设岗、双向选择,薪酬体系突出绩效、注重激励……按照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及国资国企系统以案促改专项行动要求,2022年3月份,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全面启动园区所属国有企业“瘦身”计划,通过优化重组,健全体制机制,全面推行国有企业市场化管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逐步形成以管委会为主体,建设投资公司和产业投资公司为两翼的“一体两翼”管理运行机制,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是2009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集临空临港、综合保税、加工制造、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重点产业园区。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因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诸多因素,园区先后成立了四个层级的21家国有企业。虽然这些企业承担着园区综合保税区开发建设、投资运营、燃气、热力、水务、招商引资、大数据运营、市政建设维护等重点领域的经营业务,在园区建设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园区管委会与国有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现象,表面是两块牌子,实则一套人马。随着长时间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不顺畅,国有资本配置不优、权责不清等问题日渐显现。再加上企业经营管理不规范,自身造血能力不强,经营效益不佳等原因,导致部分企业甚至没有实质运营,沦为僵尸企业、空壳公司。截至2021年,处于运营状态企业仅有14家,非运营状态企业达7家。原本与园区相互促进、共生发展的国有企业逐渐成为了阻碍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包袱”。为了彻底摆脱束缚,全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园区党工委结合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国资国企系统“以案促改”等整改要求,下定决心加速开展国有企业改革。

“瘦身”组合拳双向发力

面对多年积攒的顽疾,如何抓好顶层设计,确保改出成效、改出成果,成为了空港物流园区面临的一大难题。园区党工委对所属国有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要求及园区发展实际,出台《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国有企业改革方案》。

方案中明确将21家国有企业整合规范为2家一级公司,即鄂尔多斯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由原燃气、水务、城建、生态等8家公司整合而成,侧重基础保障、社会服务等社会公益类事业运营和基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鄂尔多斯市空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由原综合保税、招商、大数据3家公司整合而成,侧重资本运营管理和产业投资。两家公司在园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一个对内出拳负责“筑巢”,一个对外出拳负责“引凤”,成为了助力园区经济腾飞的一对有力臂膀。

竞聘上岗激发活力

人是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多年来僵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致使国有企业存在人岗不相适、薪酬体系不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效能不高等众多问题。改革,首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

4月9日,空港物流园区所属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竞聘演讲和现场答辩会打响了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枪,12名高层管理人员一路过关斩将,通过竞职演讲和现场答辩、实绩考察、民主测评等干部选任程序,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两个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管理人员。同时,借鉴周边旗区国有企业领导人薪酬管理做法,建立与市场化相适应的园区所属国有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年薪制,以及与经营目标考核挂钩的兑现奖惩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4月22日,公司中层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工作开启,两个公司公开选聘17名中层管理人员,优秀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5月初,普通员工双向选择拉开帷幕,由公司管理团队根据公司主责主业和内设部门职责设岗、定责、定薪,按照“双向选择”的办法组织选聘公司职工,给担当实干的职工提供平台、提高待遇,让“躺平”职工感到危机、转变作风,实现优胜劣汰。此举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的用人理念,进一步打通上升渠道,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加强监管重塑制度

有效的国资监管体系和现代化公司管理体制对于国有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由于空港物流园区国有企业一直实行归口管理,即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管,没有专业的监管能力,再加上存在多头管理、政企不分等问题,致使国资监管存在盲区。

改革后,由园区财政金融局担任国资监管机构,按照由管经营向管资本转变的国有资产监管要求,将园区所属国有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实现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制度和监管规则的统一、集约和规范,做到国资监管“责任有主体、行为有规范、问责有对象”。严格按照公司法相关规定,修订完善《公司章程》,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国企党组织强化党的领导,完善公司财务、人事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实现国企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轻装上阵扬帆起航

通过实施全方位、无死角改革,空港物流园区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公司数量由21家整合成2家,下降90%;公司层级从原来的四级减少为一级,压缩75%;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22名减少为12名,减少45%,中层管理人员由66人减少至20人,减少了70%以上。清理注销无实质业务、从未运行、长期停摆等公司5个;通过划转、股权转让退出低效参股公司3个,优化了国有资产资源并进一步盘活、明晰了产权,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流失。同时,政企、事企的分开,国资监管部门的成立,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一系列改革措施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我们就是一个招商中介,只能负责引入项目,后续产业培育、配套服务跟不上,很难保证项目真正落地营收。改革以后,我们从前期项目招引到后期产业培育可以形成一整套精准服务体系。”原任空港物流园区招商公司董事长,现任产业投资公司董事长赵志强感慨道。

改革与发展几乎同步进行,如今发展方向明晰、体制机制健全,鄂尔多斯市空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一经成立便通过产业培育开展招商引资。全市物流集散中心将于6月25日开工建设,木材加工产业园三年行动正式启动,跨境电商前仓后储正在对接,还有大数据产业园、综保区产业园、医药物流产业园等,“一中心两片区四大产业园”正在加速构建。

另一边,鄂尔多斯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清晰,优化整合的8家公司,涵盖燃气、水务、生态、建设等业务,如何在保证园区市政基础配套等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让企业接手更多实体性经营业务,逐步扭亏为盈,实现长足发展是当前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我们将结合各公司的优势,取长补短,对症下药,逐步转变经营理念,细化完善制度,不断拓展新业务,确保三年内企业利润达到行业内平均利润值。”时任鄂尔多斯市物流园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照宏信心满满地说。

弓已拉满、箭已上弦,空港物流园区国有企业改革初战告捷。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园区将借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东风,凭借两家国有企业的臂膀,振翅高飞,开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责任编辑:赵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