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史为鉴 镜鉴未来 ——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当我们凝望着过去的历史,历史也正凝望着今天的我们。

千百年来,世人敬畏“廉”、推崇“廉”、坚守“廉”,因为兴“廉”,国家盛世繁华;因为忘“廉”,王朝灰飞烟灭;历经千年时光传承发展的古代“廉”文化,对于当下的治国理政和廉洁建设又有着怎样的借鉴意义?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挖掘到廉政文化的力量,探寻始终坚守在中国人心里的那一道光。

秦岭被称为中华祖脉,在它巍峨挺拔的身姿下,三秦大地上诞生了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王朝,西周王朝和大秦帝国。周王朝的周礼和“六廉”以及秦帝国设立的监察机制,为后世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端和系统化廉政思想的创设奠定基准,影响了后世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进程。

三千年前的西周王朝,在历史的漩涡中走过了挣扎与发展,崛起与建国的道路之后,创造性的总结了“六廉”思想。“六廉”是指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短短十二个字,言简意赅,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六廉”思想既是古代王朝考察官吏的六个标准,又是为政者自己必须具备的六种能力。时至今日,“六廉”思想蕴含的深刻寓意,如洪钟大吕,依然时刻警醒着历史进程中的后人,为时代的未来提供了可贵的历史借鉴。

翻开厚重的史册,足见“殷鉴不远、镜鉴分明”。从“中国廉政文化始祖”召公,到西周所构建的“中国历史上廉政文化的高峰”;从被认为是“中华历史上第一篇反腐倡廉论文”的《旅獒》引发的召公劝诫武王“獒辩”,到春秋时期沉迷于仙鹤甚至给最钟爱的仙鹤加封官爵的卫懿公,最终落得个“曾闻古训戒禽荒,一鹤谁知便丧邦”的下场;从商纣的覆亡到周礼德政的诞生;从铁血武勇一统六国的大秦短暂的覆灭,到别出心裁开创有着绵延千年基层管理体系的秦制……王朝更迭,千古兴亡一览无余,诚如所言“所有的革新都成为中华民族前进路上的基石”。

翻开厚重的史册,足见“前车之鉴、兴衰之鉴”。从“牧野之战”的人心向背,到“甘棠清风”的美漾千年;从“握发吐哺”的天下归心,到“马嵬之变”的王朝离析;从“周游列国”的儒家理想,到“百家争鸣”的春秋列国……重温生动形象又感人至深的历史典故,从思辨中明辨,廉则兴,腐则衰。

翻开厚重的史册,足见“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从“秉笔直书、无所畏惧”的史官三兄弟,到“持节守贞、坚强不屈”的大汉苏武;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到一语破千年、至今永流传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关西夫子杨震;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大儒张载,到“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的蓝田“四吕”……重温历史中的人物与故事,从思辨中明辨,则国风清、民风淳、家风正。

现实与历史是永恒的视角,思考与实践是永远的课题。“六廉”思想发展到今天,核心价值观就是“为民、务实、清廉”。为民,要求我们要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行动的根本出发点,时刻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务实,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国家方针政策,了解国情民情,说人民想听的话,干人民想做的事,不断开拓进取,收获实效。清廉,要求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做到清正廉洁,出淤泥而不染。拥有这样的思想境界,才能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

如果说历史是一面镜子,那么没有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勇气与魄力,一切等于零。今天的我们,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后,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人民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了。但民族复兴之关键在于干部之作为,干部如何作为,又是受廉政文化的影响。因此,民族复兴需要全国上下无数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打造一支以“廉”为先的干部人才队伍,修建一条以“廉”筑梦的复兴之路。

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我们回望历史,倾听历史的回答,字字句句,真真切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无法改变廉洁的深远影响。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我们更应深刻汲取古人反腐倡廉智慧,以史为鉴、正本清源,自觉保持清廉纯洁的作风,用严的纪律要求自我,用廉的标准固本培元,当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纪委监委 魏敏)

[责任编辑: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