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文明方式寄托哀思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节的传统源远流长,但近几年由于疫情影响,不少外地或省外的人无法回乡祭拜亲人,只能远处寄托哀思,各地也提倡疫情防控为重,倡导市民文明祭祀,通过网络祭祀、家庭追思等形式祭奠缅怀故人。

贵在心意,文明祭祀。倡导崇尚孝老、尊老、敬老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新观念从俭祭祀、理性祭祀,以文明方式寄托哀思。

严禁明火,平安祭祀。时值森林防火的特险期,严禁在林区、草原、墓地、田地等野外易失火区烧香、烧纸、燃放孔明灯、燃放炮竹等一切祭祀用火,杜绝各种安全隐患和火灾事故发生。

防控疫情,安全祭祀。要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自觉不举行、不参加聚集性扫墓祭拜活动,积极弘扬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通过 “网络祭扫”“鲜花祭祀”“种植纪念树”、 “代理祭扫”等健康时尚的祭扫形式,不集中祭拜、减少现场祭拜,严防新冠肺炎疫情传播,积极营造文明祭祀的社会新风。

传承美德,节俭祭祀。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孝老”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新观念,提倡老人在世多孝敬,离世祭祀不攀比。倡导从俭办丧、节俭祭扫,反对奢靡之风,营造社会文明新风尚。

让清明祭扫重在心而不拘于形。开展网络中国节 · 清明,其祭扫的内容与本质依然会保持不变,这种不拘于形式的替代方案,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意义非同寻常。同时云祭扫,也更符合现代殡葬绿色发展理念,是移风易俗之举,也不失为一种具有现代气息的缅怀方式。

“心祭”胜于“形祭”,无论是清明返乡,还是“云祭扫”,都宜重在心而不拘于形。必竟,记住就是最好的思念。(孔粟)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