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奋力书写市域社会治理“乌达答卷”

人民调解员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王毅(左)和当事人观看普法动漫。

2020年,我市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地区,乌达区根据试点要求,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坚持党建引领聚合力、基层治理提效力,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努力形成平安共建、成果共享、智治支撑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奋力书写市域社会治理新篇章。

进“一扇门”享“全服务”

4月14日,记者来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服务大厅,居民叫号排队,工作人员倾听居民诉求、了解事件经过,为居民提供针对性的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位于区党政大楼一楼,占地200余平方米,于2021年投入使用,划分为办公区、服务区、等候区、密谈区四个区域,设置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和公证5个接待窗口,可为群众提供综合性、一站式的公共法律服务。

以前,区司法局实行集中办公,工作人员在办公室接待来访者,许多来访者有难言之隐,不方便当面说。“中心投入运行后,把以往提供的各项法律服务集中在一起,各单位按时指派工作人员来值班,现场为居民提供全套司法服务,遇到交叉的案件,各窗口工作人员可集中办理,当事人不用来回跑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主任王毅说。

中心在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的同时,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法律”新技术的应用,打造智慧司法平台,不断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智能化和便民化。中心购置了自助柜员机、可视化桌面机,同时对现有公众号乌达区掌上12348服务内容进行优化扩充,增设“法律咨询”模块,上线“乌达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微平台”,进一步延伸公共法律服务触角,让居民进“一扇门”享“全服务”,让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获得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自助柜员机具有智能查询、人工咨询、在线办理导引、查询服务四大模块,当事人所需的法律意见书、法律文书均可一键生成、自助打印。可视化桌面机主要功能是方便居民就近咨询法律问题,居民和司法工作人员、律师通过桌面机可进行视频通话,进行法律咨询和简答。

据了解,可视化桌面机的服务内容有智慧法律服务、法律案例文书、法务地图、智能咨询、法治宣传等项目模块,居民只需要按照法律需求进行模块选择,便可享受申请法律援助、拟写法律文书、查看法律服务机构、观看普法动漫等服务。

智能化一体平台,涵盖法律宣传、司法所管理、社区矫正等功能,通过平台可以实现社区矫正、调查评估管理、监督管理以及定位监控等功能。平台画面可以进行矫正对象手机实时位置更新、请假外出情况在线监管、查询矫正对象基本信息等服务。截至目前,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智能化水平位列我市三区前列。

人民调解解民忧

4月14日,记者走进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张伟正调解一起交通事故纠纷。他按照自己总结的“四层次递进调解法”,认真倾听双方当事人诉求,用生动案例作示范,以法律为依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他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当事人高磊说:“调解员调解认真负责,化解争议,对这次调解我比较满意。”

乌达区人员流动频繁、低收入群体较多,群众交通工具多以摩托车、电动车为主,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多,许多居民不愿意进行法律诉讼,造成事故赔偿调解数量多、难度大。

区委政法委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走访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协调交警、司法局、法院等单位,于2011年成立乌达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无缝对接,既减少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又化解了交通事故矛盾,提高了交通事故处理效率。

张伟从事多年的人民调解工作,探索总结出了“四层次递进调解法”。并多次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荣誉。2021年,乌达交警大队联合区司法局成立以张伟个人命名的“张伟调解工作室”,并将此法运用于交通矛盾纠纷调解中,更好地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

日常调解中,调解员发现不少居民因不了解交通事故理赔流程,往返于交警大队、医院、保险公司多个部门,耗费了精力和时间,案件理赔款也不能发赔付到当事人手中。人民调解员主动联系10多家保险公司,推出“特约调解室”服务,即“保险公司、事故民警、当事人、调解员四位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特约调解室成立以来,交通事故纠纷当事人不用找交警、不用去法院、不用去上访,让难题在调解室解决。

同时,区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积极推进“互联网+人民调解”,当事人和人民调解员使用办公软件“钉钉”办理交通事故调解,当事人何时何地都可以用钉钉提出申请,调解员可以及时了解纠纷情况。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调解员在线视频调解,达成调解后即可直接在线制作调解协议书。双方当事人确认后在线电子签名,生成具有法律效力且经过公证的电子文书。“互联网+人民调解”打破了不同人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申请调解的限制,让当事人可以享受足不出户享受到司法服务。

“调委会成立至今共调解交通纠纷案件5600余起,涉案金额9600余万元,调解的成功率达99%,履行率是100%。既减轻了当事人的维权成本、化解了事故矛盾,也方便了群众。”张伟说。

乌达区加强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建设的建设,先后成立医疗纠纷、治安纠纷等13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形成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导,以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以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上下贯通、左右联调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打造“智慧大脑”提效能

近年来,乌达区委政法委结合实际情况,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积极推动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建设,着力化解家庭问题、邻里关系、劳动合同等矛盾纠纷,建设完成速裁工作室、心理咨询室、专家调解室等八大功能室,形成了“事件受理—心理疏理—分析研判—矛盾调解—合理处置—风险防范”的工作闭环,绘就以八大功能室为突出特色的“共治同心圆”。

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是我市唯一一家自治区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工作人员坚持“五心”服务理念,通过倾听来访群众诉求、深入交流、答疑解惑,为来访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务。截至目前,乌达区与19家具有不同专业优势的第三方稳评机构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调动第三方工作积极性,有效解决稳评工作“挂挡空转”问题。同时,区域社会治理中心选取经验丰富、业务扎实、公道正派的专业人才组成专家库,以专家“坐诊”的方式,助力基层社会矛盾调解。区域社会治理中心还通过整合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群团力量,以“唠家常”“谈谈心”“伸援手”等方式,做到维护群众权益、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三级民情民意工作室由区委政法委牵头,镇(街道)每月轮流收集需要区级层面解决的疑难民生类问题,通过多部门联动,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三级民情民意工作室自2012年成立至今,召开民情民意例会96次,收集民情民意264件,协调处置264件,处置率达100%,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乌达区区域社会治理中心指挥平台与多部门合作,实现多网融合、一网统筹,目前汇聚社会治理基础数据1300万余条。下一步,中心将坚持系统完善,打造好市域社会治理‘最强大脑’,破除信息壁垒,加强各类数据收集,建好用好市域社会治理智治平台,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区域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王国鉴说。

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李锴说:“乌达区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要决策部署,按照集中资源力量优势,注重服务中心、服务实战、服务一线、服务群众试点验收要求,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李浩 文/图)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