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以书为友 要趁早

随着现代互联网与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渠道愈发多样,沟通方式也变得便捷而高效。可由此带来的,却是我们日益加剧的紧张感与压迫感,以及热闹社交之后的孤独。

我们不禁要问:当物质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人们的精神安放何处?若将精神生活比喻成一棵树,精神愉悦的顶峰必在树的最高处。物质生活总有满足的时刻,但精神之树却冲天生长,越向上,我们越能发现天空广阔,越能发现自我无知,越想要填补空虚。

靠什么来引领我们打败孤独,战胜空虚呢?

多年以来,我寻到的唯一武器就是:读书。

活在当下,读书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嫌纸质书价格贵的朋友,可以阅读电子书。除了现在流行的各种电子阅读器,微信读书还提供免费阅读。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将空闲时间花在读书上呢?说到底,现代人都是瞬间快乐的囚徒。

可如果真心与书交朋友,生活之于我们,也许会变得不一样了。“以书为友”,是一种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生活方式。论严肃,买书读书,可以学习知识、提高修养、塑造性格;说轻松,读小说看漫画,可以与打游戏、追剧或是运动等刺激肾上腺素的娱乐活动相媲美。

我不敢肯定,用一篇小文章就能将阅读的好处说得多么清楚。但我必须效仿张爱玲的话,说上一句:以书为友,要趁早。换句话说,阅读习惯,越早培养越好。

最近,读到一本小书,就叫《以书为友》。它是“14岁懂社会”系列丛书的第一本。书的内容,浅显易懂,几乎说出了我的全部阅读观。在书之外,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在人生路上,彷徨不安的14岁的自己。

14岁,是女生的豆蔻年华,是从含苞待放走向盛放的人生阶段。对男生,是舞勺之年的第二年。《礼记》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不论男孩女孩,在这个年纪,都有了一定的认知与理解能力,是时候让他们开始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学习与社会如何相处了。《以书为友》,恰好写明白了,与书交朋友,通过阅读让自己变得从容强大,对于孩子们顺利走上社会,何其重要。

日前,一家初中生杂志邀我写“成长问答”。其中有一个问题:如果可以回到过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我答:我想更早地开启阅读之门,尽量读更多的书。那样的话,今天的我一定是一个更好的我。

所谓“更好”,并非指学习成绩更好,事业更有成就,而是我会更懂这个世界,会在该争取时争取,该放手时放手,遇到生活中的困惑,会与“书”商量对策。

当然,所有的人生问题,未必在书里都有答案。但读过的书,无论是史实还是小说,那些真实或虚构的书中生活,都是可以借鉴和参考的。而你活得美好或糟糕,取决于你在这些答案里,如何思考、汲取、选择。拥有大量阅读经验的你,绝不会再像14岁时的我,在一片人生的茫然里孤独得不知所措。

我曾反复地阅读美国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说《小妇人》。小说里,马奇家的二女儿乔一直在坚持写作,她以能用写作赚钱而骄傲。但老妇人的眼里,她们认为靠劳动赚钱绝不是上等人该做的事情。但正是因为乔的阅读与写作经验,给了她抵御世俗、展望未来的勇气。即便全世界的人都看低她,她依然会以书为友,有书为安。

不要小瞧书的力量,它将是你孤独世界里最温暖的一束光。(夏丽柠)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