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让“有文化的春节”成为新风尚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其俗称新春、新岁、新年等,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近年来,中国元素、中国春节、中国习俗也逐渐走向海外,中国春节越来越有“国际范儿”。大街小巷红红的灯笼、中国结,家家户户红红的窗花、对联、福字,不仅让人们充分感受到了过年的幸福与快乐,也在提醒全社会要着力弘扬传统文化中有价值、有意义的精神内涵。

当下很多人在抱怨年味越来越淡,过年越来越没意思,很大程度上缘于物质生活充裕后,人们的选择变多了,胃口变高了,再加上受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对年失去了以往的那种虔诚与重视。其实,春节不只是聚在一起吃饱喝足,也不是物质的大消费、大浪费,而是有一种独特的文化贯穿其中。弥补年味的平淡,就得从补齐传统文化短板做起。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时代怎么变迁,都不该让传统文化、过年习俗走远。应当看到,老百姓对春节有很强的心理认同感,贴春联、挂花灯是文化,而穿新衣、发压岁钱,都有深度的文化内涵。置于“互联网+”时代,发微信、短信等新年俗,同样蕴含着文化禀赋。而这些恰恰为人们所忽略。所以说,只有充分认识到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并将其融入到过年的每一个细节中,那么春节才会透出浓郁的文化内涵与人文情怀,并富有更强的生命力。

随着时代的变化,如今人们过春节的花样不断翻新,但无论是赶集买年货还是逛超市、逛庙会,无论是唱KTV消遣还是登门贺岁、短信拜年,也无论是发红包……这些都只是形式,新时代的新年总要有新时代的气息,我们应该做的就是要继承和弘扬春节中所蕴含的正能量,记住乡愁,守住民族传统文化记忆,护住自己的文化家园。(乌吉木吉)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