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分享北京的美好,让冬奥会成为友谊之旅

北京冬奥会赛程过半,精彩纷呈。在社交媒体上,各国运动员频频向网友分享自己冬奥期间的美好经历;一些已经完赛回国的运动员,表达出对中国、对北京的留恋与不舍。不断刷新的“冬奥朋友圈”,呈现了外国运动员对北京最真切的评价。

据报道,被志愿者那句“欢迎来到中国”感动落泪的美国单板滑雪运动员特莎·莫德花了几天时间来回顾自己在冬奥会上的经历。在这趟冬奥之旅中,特莎感受到志愿者的友好热情,品尝了冬奥村各式美食,还自己动手拼出了“中国长城”乐高,这一切都给特莎留下无比美好的回忆。特莎说,“感谢大家在过去两周给予我的爱和支持。我一到中国,就感受到了很多人的爱和欢迎,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之后回去旅游。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人、食物和文化。谢谢你们的支持。”“感谢北京”、“感谢中国” ,许多运动员都在自己的“朋友圈”发出这样的感叹。来自西班牙的自由式滑雪运动员蒂博·马格宁用中英双语表达感谢:“来自中国的如此多的爱。感谢一直以来的支持”;奥地利雪橇运动员沃尔夫冈·金德尔说:“我太享受在这里比赛了,这里和家的感觉一样,真希望再次回来。”

冬奥会开幕后,“冬奥朋友圈”一直在不断刷新。外国运动员对场馆、赛道、饮食、服务等各个方面,开启了全方位夸奖模式。参加三次冬奥会却头一次在比赛期间赶上下雪的日本冰壶运动员吉田知那美特别发文感谢一大早就忙着扫雪除冰的志愿者;美国自由式滑雪运动员阿伦·布隆克分享了在北京冬奥会滑雪项目赛道的照片,并配文称“这无疑是我滑过的最好的雪道。非常感谢来到这里。”不少居住在冬奥村的运动员,晒出了特殊礼物——来自中国各地小朋友的绘画。澳大利亚运动员布里特·考克斯说:“这幅画对我意义非凡,真的很暖心。作为一名运动员,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启迪青少年。我会把这幅画挂到墙上,保证时刻都能看见”;美国选手尼娜·奥布莱恩在比赛中摔倒骨折,出院前她在社交平台上感谢及时对自己进行治疗的医护人员。还有用自己精湛的理发技艺让国际奥委会主席一再光顾的“Tony老师”,发扬光大我中医文化为参赛人员进行针灸推拿的治疗的大夫们……志愿者、工作人员和写信画画的小朋友们与各国参赛人员,各国运动员们之间,原本天各一方的陌生人,因为冬奥会的缘故,因为体育的缘分,成为心目中的朋友。哪怕只是一面之交,哪怕彼此叫不上名字,也彼此传递了最美好的友谊。

雪花各有不同,但一场漫天飞雪恰是由各种雪花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冬奥是一场大型体育赛事,也是一个大型的友谊长廊。“我们都需要爱,大家把手都牵起来”,正是这种基于体育超越民族和国别的友情,才让很多运动员返回家乡之后还能反复回味,把自己的社交平台变成了真正晒朋友的“朋友圈”。这样的“朋友圈”,干净纯粹,隽永绵长。

[责任编辑:姚亚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