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呼和浩特“鞭炮村”华丽转型

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善岱镇朝号村曾以盛产鞭炮而闻名,往年,每逢正月十五,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焰火晚会,十里八乡都赶去闹红火……如今,随着呼和浩特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禁令的实施,以及加大对非法制售烟花爆竹的查处力度,朝号村彻底告别制售鞭炮的历史,昔日“鞭炮村”再无爆竹声,转型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2月14日,记者走进朝号村,采访了鞭炮村转型背后的故事。

制造鞭炮有200年历史

朝号村距离呼和浩特市区有50多公里的路程,是土左旗境内第二大行政村,有近4000人口。据村里的老人讲,朝号村制造鞭炮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朝末年,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穷半年,富半年,做炮才能好过年。”这是朝号村以前流传甚广的一句顺口溜,而朝号村也确实靠着制造鞭炮富了起来。如今已经废弃的烟花爆竹生产区荒凉寂寞,在卷炮车间、火药车间至今还留有制炮的痕迹。

村里的许多老人见证了“鞭炮村”昔日的辉煌。“村里90%的村民都会做炮,是家庭式作坊,一旦操作不慎,很容易引发爆炸。”村民赵巨清指着一排排低矮的房屋告诉记者,为了规范生产,政府规划了这片烟花爆竹生产园区。直到2010年,随着当地政府对烟花爆竹生产的取缔,朝号村才彻底告别了生产鞭炮的历史。这背后,也是接二连三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村民们不得不放弃这门老手艺另谋出路。

养殖业叩开致富门

53岁的安虎刚是朝号村的养殖大户之一。他的父亲就丧生于一次烟花爆竹事故,那一年他才12岁。后来,子承父业,安虎刚又做了十几年的鞭炮生意。直到2005年,村里发生了连环爆炸事故,安虎刚痛下决心决定转行搞养殖业。“养殖业虽然见效慢,但是比起做鞭炮生意,心里踏实多了。”安虎刚一边喂牛一边对记者说道。

肉牛养殖让村民富起来

做鞭炮是行家里手,搞养殖安虎刚却是个门外汉。没什么文化,又不懂技术,养殖牛羊成活率并不高,起初安虎刚为此没少走弯路。经过多年的摸索,如今他已经算得上半个土专家了。走进安虎刚家的大院内,圈舍、仓库整齐划一,秸杆粉碎机、饲料车等喂养工具也是一应俱全。通过自繁自养,圈舍内目前存栏的有100多头牛、20多头驴、100多只羊。每天清晨,安虎刚和妻子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圈舍查看牲畜,清洁圈舍、消毒、防疫、铡草、拌料、喂养,日复一日在圈舍里围着牛羊打转。虽然又脏又累,浑身充满了牛粪味,可安虎刚却说“正是这样踏实的日子让夫妻俩看到了奔头”。

小蘑菇撑起大产业

善岱镇的蘑菇种植基地内,村民们正在倒垛、育菇。“做鞭炮只能带来短期效益,要想可持续发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还得走绿色发展的路子。”朝号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赵军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21年,朝号村在蘑菇种植基地投入120万元,入股蘑菇产业参与分红。

在蘑菇基地查看育种情况

蘑菇种植基地占地300亩,矗立着159栋大棚,是善岱镇的支柱型产业,近年来,当地政府通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贫资金扶持等方式发展蘑菇产业,辐射带动周边朝号村、公布村等地的村民走上致富路。记者走进6号育种棚,空气温暖湿润,鳞次栉比的蘑菇菌架上,摆着一排排蘑菇菌棒,远远望去蔚为壮观。来自河北省的刘丙存是这里的技术员,彼时正在查看蘑菇培育情况,“一棚有4万多棒,一棒产2斤蘑菇,一年长6茬。目前正在育种阶段,需要不间断的倒垛。待到4~5月份,菌棒上就会长满密密麻麻的蘑菇了。”刘丙存告诉记者,蘑菇基地目前已经形成集菌棒生产、种植、冷链仓储、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年产值达1200万元,主要销往呼包鄂、北京、西安等地。

3万吨粮仓建设审批落地

“4月动工,可先规划建设80多亩……”粮仓建设开工在即,村民靳连平兴奋地和赵军卯商讨着相关事宜。

靳连平早年在央企工作,2002年下海做起了建筑生意,积累了丰厚的资产。2020年,靳连平回乡祭祖,看着很多庄稼地杂草丛生,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决定返乡创业。恰好这时赵军卯找到他,谈起村民不做鞭炮以后没有新的发展思路,两人便决定在村里以股份制村集体企业的形式建设一座粮仓,通过壮大村集体经济,探索一条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子。不过,由于农用地不能搞建设,手续审批流程繁琐,粮仓、加工厂等配套设施迟迟无法落地,直到今年才终于尘埃落定。

“粮仓建成后,预计储粮达3万余吨,年经济效益上百万。”靳连平说,朝号村离哈素海不到5公里,周围土地盐碱化严重,通过土壤改良,可引导村民规模化种植玉米。届时,村民可以以流转土地的形式入股、劳动力入股,或者通过委托经营分享红利。

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吃全鱼宴、住民宿、体验冰上项目……乍暖还寒的早春时节,紧邻哈素海的朝号村二丑旦农家院里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脑子活络的二丑旦靠水吃水,把农家乐的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

二丑旦是孟永红的乳名,今年50岁的他早年也做了多年的鞭炮生意。“传统炮仗用的是黑火药,一硝二磺三木炭。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外地人引进了礼花弹技术,同时也引进了化学火药,化学火药威力大,稍有不慎就会爆炸。2011年,我改行做起了农家乐。”孟永红说,随着到哈素海旅游的游客增多,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规模也不断扩大,从起初只能承接一两桌客人,到如今可以承接上百人同时就餐,短短几年时间,他的农家乐建起了民宿、鱼塘、采摘园等,目前年收入能达到200万元左右,还解决了20余名村民就近就业。

村民在整理民宿卫生

赵军卯说,思想一变,路就宽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在通过发展“农业+观光+垂钓+住宿”等多产融合的特色乡村游,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同时,村里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种养殖特色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增强农民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实现综合效益的提升,昔日“鞭炮村”实现了成功转型。

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见习记者  费捷

[责任编辑: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