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别让“标签化”思维影响你的判断

在社会生活中,喜欢给人和事贴“标签”,是一种常见的心理习惯和思维方式。人们的固化思维一旦被标签化,极容易轻率地根据某个人的群体身份而下定论,使得认知与现实产生偏差。如今,这种现象已无孔不入,是深入到了社会各个层面。

标签化思维的形成,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其一,社会转型期,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社会浮躁情绪抬头,对资源匮乏的不满,对规范真空的焦灼,对公正缺失的忧虑,都加剧了人们标签化思维。其二,快餐式、碎片化的浅阅读时代,对较为复杂的人和事做标签化处理,顺应了人们当前求新、求快的语言消费习惯,也契合了以吸引注意力为核心的“眼球经济”的需要。

为“去标签化”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切记勿让标签化思维使批评失去方向和目的,进而误导公众认知。要通过理性诊断具体的社会问题,来提出建设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公众在看问题实质同时,也让他们养成正向、理性、辩证思维的好习惯。作为社会公众,也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些先入为主的偏见。看待社会问题、社会现象,要树立理性的思维方式,对人对事不要随便贴标签,不要用“标签”简单评价人、分析问题,防止在“标签”引导下,用绝对化、极端化的态度和情绪看待复杂的社会现象。(盛红颖)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