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王秀山夫妻:希望看看美丽的呼和浩特

1月11日,记者来到中建三局中央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项目部,见到王秀山、张巧平夫妻时,两人正埋头进行室内装修,王秀山娴熟的盘着电线,妻子张巧平则在身旁不时递着工具。

王秀山和张巧平搭档工作

采访中,王秀山告诉记者,在呼和浩特奋斗快一年了,可我们夫妻俩几乎没有离开过工地,还没顾得上看一看美丽的呼和浩特。

王秀山今年37岁,来自甘肃省定西市的农村地区,由于家乡干旱少雨,农民们种地收入仅供糊口,他从十七八岁起便离家外出务工,先后在兰州、银川、西宁等地的建筑工地上奔波忙碌。他告诉记者,刚开始出去打工,只能在工地上打杂,收入低又辛苦。后来,在机缘巧合下,他跟着师傅学习了电工,并逐渐进入室内装修领域,工资收入逐年增高,手头也渐渐宽裕起来。

结婚后,随着两个孩子的陆续出生,妻子张巧平留在定西老家照顾家庭,王秀山则独自外出打拼,哪里有工程就去哪里。孩子渐渐长大了,他们夫妻俩想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孩子在城里读书,张巧平也专门在定西市租房陪读。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们想在城市里买房定居的心思越来越迫切。

2021年,王秀山夫妇终于如愿以偿在定西市买了一套90多平米的学区房。“首付10万元后,还有40多万元的贷款要还,我们要努力赚钱,让一家人早点搬进新家,过上幸福的生活。”王秀山说,如今,妻子也和我一起打拼,把孩子交给了奶奶照顾。张巧平也告诉记者,她不担心孩子们的生活,却最放心不下孩子们的学习,前段时间,当她听说孩子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便立即给孩子们网购了一台学习机。她和丈夫因为家里穷都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优质的教育,将来可以生活得更好。

7点半上班,17点半下班,王秀山和张巧平在工地上互相帮助,他们是搭档,也是师徒。张巧平第一次进入工地上班,王秀山便像师傅一样手把手教她。遇到重活、累活,张巧平也不用担心,王秀山总是会第一时间帮她搞定。工地上,两人的日子过得简单而又充实,可观的收入,让两人离奋斗目标越来越近。“我一天能挣330元,她一天能挣170元。”王秀山和张巧平细细盘算着,除去日常的家庭支出,两人一年下来差不多能攒下10万元,过不了几年,他们就能还完贷款,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王秀山夫妻在老家买上新房啦!

作为奋斗在呼和浩特的建设者,王秀山和张巧平默默地为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在他们心中,他们更感恩呼和浩特这座城市为他们带来了工作岗位和经济收入。快过年了,他们格外思念远方的家人,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孩子们能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他们也盼着疫情结束,工程干完后,好好看看这座他们奋斗过的城市,还要带上内蒙古的特产回老家,和家人团圆并分享他们在内蒙古的奋斗故事。

1月7日,《北方新报》正北方网启动第十五届“欢欢喜喜过大年”公益活动,今年活动主题为“致敬奋斗的你”。春节临近,为落实好疫情防控政策,很多人响应政府号召,选择“就地过年”。为让就地过年的奋斗者感受“第二故乡”的温暖,《北方新报》将在活动期间携手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拜访就地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倾听奋斗者的励志故事、感受外来建设者们与温暖内蒙古的深厚情谊。汗水浇开幸福花,每一位奋斗者都为内蒙古的发展贡献了力量。在新春来临之际,《北方新报》正北方网向广大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发出倡议:将新春祝福、关爱和温暖送给就地过年的奋斗者们。有意愿参与本次活动的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请与《北方新报》联系,热线电话:0471-6651113。(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刘 惠)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