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谱好引才育才用才留才“四步曲” 奏响“乡村振兴”美丽乐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红庆河镇不断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加快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探索乡村人才培育、引进、留住、使用的新路径。从培育农村实用人才“领头雁”,到引领新兴职业农牧民快速成长;从搭建平台引凤凰,到政策留人,一支日益壮大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正成为我镇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广开门路引人才,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近年来,红庆河镇大力实施人才强镇战略,紧扣乡村振兴目标,着力优化乡村创新创业软环境,吸引人才“返流”。一是摸清底数,储备人才。通过实地调研和召开人才座谈会等方式,对所辖村、社区、企业、各站所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人才总量上我镇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牧区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总量为369人。二是构建人才宣传体系,通过村(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以及人才招聘等方式加强人才政策宣传,积极主动挖掘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干事。今年我镇企业引进人才5名、团队1支,并通过旗嘎查村、社区服务人员招聘考试共新进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29名,进一步优化了我镇干部年龄和学历结构。三是红庆河镇紧紧抓住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机遇,突出党建引领,打出“亲情牌”,大力实施人才回归工程。目前,红庆河镇哈达图淖尔村奥凤廷、独贵梁村张新亮、乌兰敖包村高永发等6名企业家纷纷响应号召、返乡创业,在他们的带动下,蒙泰田园综合体、光伏发电种牛养殖基地等项目在红庆河镇落地生根,以龙头企业带动红庆河经济发展。

红庆河镇人才服务中心建设调研

精准发力育人才,激发乡村振兴人才活力。一是“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训”。依托市委、旗委党校等平台,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邀请专家、学者“进来教”。精选与红庆河镇配度高的企业、红色教育基地等,以外出培训挂职、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出去学”。今年以来,6名“两委”干部学历再提升,组织45名干部外出培训,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1期115人,完成农牧民各类培训3期148人次。二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炼”。依托“学习强国”、华青干部学院、“小鱼易连”等网络、课堂方式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开展现场观摩、现场教学、实操、技能比拼等实践课堂提升操作能力。同时通过选派村干部、农技专家服务、技能比赛等锤炼人才。目前,借助小鱼易连、华青干部学院参加学习1235余人,举办秋粮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评出“粮食机收减损之星”3名。三是“内评+外荐”相结合“选”。加强镇内各类专家人才团队评选,同步做好人才向外推荐申报工作,通过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和市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等平台,优先评选推荐一批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和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今年以来,评选出乡村振兴优秀人才12人,乡村振兴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个,入选市级产业创新创业人才1人,团队1个。

红庆河镇人才资源摸底调查座谈会

知人善任用人才,增强乡村振兴人才后劲。坚持“使用是最好的培养”理念。一是以“支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切入点,突出领头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带头兴办产业、帮助其他种植户、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经验介绍,帮助打通销路,形成紧密型农企利益联结。现已培育发展各类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17家,实施台格希里村林下养鸡项目、乌兰淖尔伊普吕肉兔养殖、纳林希里土地整合等村集体经济项目46个。二是围绕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村级班子换届中52名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当选村“两委”班子成员,引领乡村振兴。同时,注重对分配到村任职的村干部压担子,让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实践中挑大梁、唱主角。

乌兰淖尔肉兔养殖

真心实意留人才,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引擎。乡村振兴不但要把人才引进来,还要人才留得下。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工作理念,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科学配备相关组织工作机构,结合红庆河镇实际情况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确保人才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完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了人才表彰、激励制度等规章制度,采取对各类优秀人才定期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和表彰奖励等形式,进一步加强、完善了对各类人才的服务保障机制。今年以来,培养评选农村致富标兵带头人5名,新型职业农民、各类种植能手、返乡创业农民、农民技术专家等45人。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将充分利用乡村人才振兴专项经费20万元用于柔性人才队伍建设,同时,采取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入的方法,用于支持全镇各类人才创业。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