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书”写爱的密码

走进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广厦小区王来友老人家,红红的春联儿,浓浓的墨味儿,喜庆的年味儿扑面而来。69岁的王来友认真地写着春联儿,6岁的小孙女用小手捏着春联的边儿,随着爷爷地书写,慢慢移动春联儿。“茸茸,别压字儿,墨还没干。”一旁的奶奶不时叮嘱着小孙女。

王来友的孙女帮着爷爷准备春联。

“每年春节前,王老师都会给我们学生家长、邻居、亲朋好友免费赠送他亲手写的春联儿。自从我家孩子跟着王老师学习书法后,家里就没买过春联儿,都是王老师给写。”在一旁的学生家长王亚丽对王来友不甚感激,“我儿子跟着王老师学习书法的第二个月,在参加一次书法比赛时,就获得了一等奖。王老师不但书法教得好,人也特别善良,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从来不收任何费用,尽心尽力教好每一个热爱书法的孩子。”

王来友提前准备为社区邻里赠送的春联。

王来友曾是四子王旗吉生太小学语文教师,从小热爱书法并坚持练习书法,书法是他一生不可或缺的部分。2005年退休后,为了能和女儿离得近一些,2006年他和老伴儿来到呼和浩特定居。“我以为来呼和浩特只能找份门卫的工作。”王来友说,没想到,2008年一次偶然机会他报名参加了“迎奥运、颂中华”书法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从此,他的退休生活发生了改变,也让他再次从事了自己喜欢的书法教学工作。

书法是王来友一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那次比赛后,我结识了内蒙古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在他们的推荐下,从2008年开始,我在呼市的多所学校教公益书法课。最远的学校骑自行车要走一个多小时。”王来友说,尽管没有工资,可他干得乐此不彼,一干就是10年。10年来风雨无阻,只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孩子写好中国字,了解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王来友接受记者采访。

随着年龄增长,王来友有些力不从心,不能继续教公益书法课了。2018年,他把自家的一间卧室腾出来,改为书法工作室,继续教孩子们练习书法。尽管没做任何宣传,大家都是口口相传来到了这间充满爱的工作室,希望得到他的指导。每一名来学习书法的孩子,王来友只收成本费,家庭困难的孩子甚至连成本费都不收,反而还会免费提供练习本,写得好的孩子还会获得奖金和奖品。

许多孩子在王来友的引导下爱上了书法。

王来友对书法的挚爱和对孩子的呵护,就像冬日里一缕暖阳,默默地温暖着孩子们。“字如其人、人如其字,练习书法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受电脑和手机的影响,现在能写一手漂亮字的人越来越少了。”王来友准备出版一本书法教材,目前正在拟初稿,目的就是想把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爱上写字,写好汉字。

王来友在公益课堂授课。(资料图)

退休不退职。古稀之年的王来友本可以拿着退休工资尽享天伦之乐,可他却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在讲授书法的道路上孜孜不倦、发挥余热。

“这么多年,孩子们来练习书法对我们也是一种陪伴,让我们在发挥余热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如果有一天孩子们不来上课了,我们老两口也会不适应。”王来友的老伴儿董果桃说,虽然她只是做后勤保障工作,但看着孩子们的字写得一天比一天好,心里特别高兴。

王来友为社区邻里赠送春联。(资料图)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西街街道办事处艺术厅北街社区党委书记岳攀峰说:“一直以来,王老师都发扬‘蜡烛’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尽管年龄大了,他仍然发挥余热,成就书法爱好者的梦想。王老师是社区的骄傲,也是我们学习的典型。”


文案:见习记者 郝佳丽

图片/视频:记者 安寅东 见习记者 杨柳

[责任编辑: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