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

12月21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局长白清元、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贾双文、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主任王莉、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副主任罗海涛作主题发布。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云飞、自治区市场监管局质量发展局局长刘勇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白清元

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确定的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内蒙古擘画了崭新的发展蓝图。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作出了建设“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部署。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国之大者”“区之重者”转化为“局之要务”,紧紧围绕这一决策部署,创新了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市场监管总局将我局统筹实施服务百家企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提升、实施“蒙”字标认证打造内蒙古品牌“三大行动”作为典型案例,向全国质量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做了汇报。2020年,全国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座谈会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我局作为省级市场监管部门代表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一、点上发力,深入企业实施“滴灌式”精准服务

一是梳理服务事项,建立服务菜单。立足市场监管职能和技术优势,梳理可为企业提供的服务事项。融合计量、标准、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特种设备质量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要素资源,形成了涵盖8大类71项服务的服务菜单。

二是开展深入调研,摸准服务需求。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协同联动,走基层、访企业,选取有一定质量基础、对地方经济有明显促进作用的企业开展调研。深入一线为企业把脉问诊,全面了解企业质量短板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形成服务需求清单。

三是实施“滴灌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把服务菜单和服务需求清单结合起来,针对企业需求逐一匹配服务事项,为每家企业单独制定服务方案,“一需一策、一企一案”为企业提供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突破质量提升瓶颈。

先后为124家企业提供127项综合服务。制修订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8项、地方标准15项、企业及团体标准705项,免费为企业检测各类产品5409批次,就质量、知识产权、特种设备等领域137项内容开展培训81次,培训人员达3208人次。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破解企业资金难题,帮助110家企业获批授信额度82.6亿元。累计帮助企业直接增收近3.4亿元,节约成本近亿元,促进全区农牧民增收8000余万元,带动上下游产业链400多家企业加快发展。包头市三隆稀有金属材料公司攻克稀土金属及合金检测技术难关,研发电火花稀土金属及合金快速分析仪,企业检测效率提高10倍,每年节约检测成本近100万元。

二、面上拓展,由服务“一企”向服务“一业”“一域”延伸

服务企业的探索实践让自治区市场监管局深刻认识到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强化质量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有可为、大有作为。在总结服务企业取得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机制、扩大战果,创新推动服务工作由“点”向“面”拓展,从服务企业向服务行业、区域延伸。

一是建立四个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建立与各级政府的协调机制,与包头市人民签订《推动高质量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为开展服务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建立与企业的对接互动机制,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企业、技术机构“面对面”会商330余次。建立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建立与媒体的联系机制,在中国质量报、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发布宣传报道30余篇。

二是服务行业、区域亟需。密切联系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紧贴行业、区域亟需提供技质量术服务,夯实质量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助推高质量发展。以包头市为试点,建立质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包检道”,累计为当地企业免费检定各类计量器具74万台件,减免费用约3500多万元。提供各类质量技术服务和咨询5623件(次),受理质量惠民服务达18900人次。包头市被国务院评为“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推进质量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

为太仆寺旗草原酿酒公司创新研发固体发酵白酒人工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年节约原料粮1000余吨,销售收入增加3000万元;设计近红外检测系统,帮助企业将每批次原料粮检测时间从6小时缩短为20秒,检测效率提升1000余倍。向包头市骆驼酒业等固态发酵白酒企业推广服务成果,企业出酒率平均提高2%,稳定用工1736人。针对化德县絮片服装产业瓶颈问题,借助国家毛绒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化德实验室,建立公共检测服务平台,为园区10家絮片服装生产企业提供“一站式 ”服务。帮助企业研发羊、驼绒复合絮片和羊、驼绒絮片被等新产品,并制定产品标准,规范生产加工,促进产品提档升级,推动当地絮片服装产业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虽然园区企业受疫情影响普遍晚开工三个月,但销售收入比2019年提高25.0%,解决城乡就业711人,比2019年提高了11.6%。将通过绒毛检验促进牧民增收的方法,扩展到鄂尔多斯乌审旗等区域,通过检验引导标准化养殖,使农牧民增收8000多万元。丰镇月饼是享誉全国的特色美食,但是由于其不添加馅料的特殊工艺,不符合现行月饼国家标准,常常遭到职业打假人投诉,导致相关企业受到处罚。针对这一问题,我局联合丰镇月饼行业协会,以丰镇市海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研制了《丰镇月饼》团体标准。经过近3个月连续奋战,成功在中秋节前发布,并迅速在行业内推广实施,有效解决丰镇月饼行业困境,200余家企业受益,效益增长近5000万元,稳定用工2600余人。

三、链上助推,全力推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四条重点产业链,坚持“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按照“115工作机制”,即“1家技术机构深耕1条产业链,集聚市场监管部门资源、盟市旗县政府资源、自治区相关厅局资源、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资源等5类资源”的总体思路,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集聚更大力量,有力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自治区市场监管局17个处室局、技术机构,以及自治区工信厅、农牧厅开展会商会诊,共同梳理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等产业链的质量问题、短板。与内蒙古大学合作共建内蒙古自治区质量发展研究院,推动“政产学研用”合作,打造服务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智库平台。帮助奈曼旗国安农业等生物制药产业链上游种植企业和合作社制修订相关标准,推进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种植标准化水平,为下游企业提供质量更好、药效更足的蒙中药材。同时,帮助乌兰浩特中蒙制药等下游企业开展香脂十六味丸等产品的国家质量标准提升,推动《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标准勘误工作,提升蒙中药成药的质量竞争力,促进产业增收6000余万元。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持续深耕羊绒产业链,联合鄂尔多斯市和鄂托克前旗人民政府,结合科技厅“科技兴蒙”行动,在养殖前端、毛绒交易、加工销售等环节同步发力,动态监测山羊绒品质样本68546个,淘汰粗绒型基础母羊近5000只、种公羊100多只。推行公正检验制度,推动建立了毛绒优质优价交易机制。围绕羊绒制品创新研发进行攻关,检验山羊绒 16601.7吨,研发石墨烯与羊绒混纺技术,丰富羊绒制品产品品种,鹿王羊绒新增订单3000余件,销售额增加2400万元。为赤峰市格尔雅羊绒制品公司开展检验服务,出具权威的产品质量见证,促进线上销售同比提高50%。

3年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作风,围绕服务发展大局目标,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不断完善思路,推动落实,工作领域实现了由“点”向“面”向“链”的深化拓展。资源集聚实现了由一院一所到局内局外、区内区外的聚力整合。“十四五”时期,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继续坚持“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锚定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奶业、肉牛、肉羊、羊绒等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按照“115”工作机制,用足用好质量基础设施,推动供给体系质量提升、经济体系优化升级,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市场监管力量。

自治区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院长 贾双文

一、服务总体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2019年开始,质量标准院充分发挥职能技术优势和全区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物品编码及标准文献3大数据资源优势,先后为29家企业提供标准化技术综合服务,其中2019年服务3家、2020年服务12家、2021年服务14家,服务企业覆盖畜牧业、农牧业、蒙中药、食品加工、服务业5大产业。为企业建立标准体系15项、地方标准9项、团体标准4项、企业标准698项、形成标准比对分析报告3份、培训588人次,节约成本843万元。

3年来,质量标准院坚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通过摸底调研、聘请国家行业内一流专家把脉问诊、集中座谈、现场观摩、实地指导、专项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企业对标准化的需求和期望,为企业提供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开展标准比对、科技成果转换为先进标准、标准宣贯、建立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滴灌式”精准服务,把服务一家企业取得的成功经验推广到行业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标准引领产业提质升级

丰镇月饼是乌兰察布市地方品牌的重要组成,历史悠久,生产企业初具规模,加工企业达到160余家,其中有10家企业获得SC国家产品质量认证,并注册商标,2020年销售收入近2.4个亿。以海鹏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丰镇月饼产业已成为乌兰察布市政府极力打造的“名牌产品”。随着丰镇月饼产业的扩大,丰镇月饼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品牌影响力也逐年提升,“丰镇月饼”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日益增强。

丰镇月饼原材料以及制作方法极具地方特色,但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19855-2015《月饼》中,没有关于丰镇月饼的分类;GB/T20977-2007《糕点通则》中明确规定“本标准不适用于裱花蛋糕和月饼”;之前一直执行的DB15/T440-2008《混糖月饼》地方标准也于2011年废止,丰镇月饼的生产和销售没有标准可依。标准的缺失,使丰镇月饼进入市场受到很大的局限,制约了企业发展,亟需选取原料优选、产品加工、检验检测、包装贮存运输等重点环节和关键技术指标,制定一套通用的操作性强的月饼产业标准体系以及标准。

为此,质量标准院于2020年5月底,对丰镇市月饼行业协会和海鹏食品生产车间进行现场调研,了解了丰镇市月饼协会、月饼生产企业以及产品具体情况、企业发展瓶颈和实际需求。根据调研情况,由自治区质量标准院、丰镇市月饼行业协会及海鹏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组成标准起草组,依据海鹏食品提供的产品指标检测报告,结合《绿色食品 焙烤食品》《糕点质量检验方法》《糕点通则》等30余项标准,整理了大量检测数据和产品品质数据,对丰镇月饼产品检测指标和国家标准、绿色标准进行详细的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起草组和项目监管部门加班加点,多次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讨,最终在2020年中秋节前顺利发布《丰镇月饼》团体标准,帮助丰镇月饼产业实现“标准化”生产,规范进入市场。

《丰镇月饼》团体标准的发布,减少了月饼生产企业因为没有标准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企业经济效益从小作坊形式向产业化生产模式转变,使企业生产和销售丰镇传统月饼没有了后顾之忧。同时,大幅提升了丰镇月饼产品品质和产量,不断提高了顾客满意度,让消费者吃到了真正“放心”的健康产品。据统计,2020年,丰镇月饼产值2.4个亿,比上一年度增加9个百分点;产量1个亿,比上一年度增加10个百分点;稳定用工人数2600余人,促进6200人就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标准助推特色产品“走出去”

巴林左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北部,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发展历史悠久,种植可追溯到1000年前的辽代,绑扎编制技艺始于晚清。2018年巴林左旗被中国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笤帚苗之乡”称号,全旗笤帚苗种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出产原苗稳定在6500万斤,已建成规模以上加工厂85家,原苗储存能力5200万斤,生产加工能力8000万把,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亿元,累计带动936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笤帚苗产业政府扶持力度大,营商环境优,群众基础好,然而,笤帚苗相关标准的缺失,严重制约着笤帚苗产业高质量发展,“好东西卖不上好价格,国外的订单源源不断,但是由于没有标准,只能赚取低额的手工费”笤帚苗企业说。

针对这一问题,质量标准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一是完善笤帚苗相关标准。围绕笤帚苗的种植、加工、产品分别制定了相关标准,其中《笤帚苗生产技术规程》标准重点对笤帚苗的种植、加工进行指导,为笤帚苗的规范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目前,标准已在全旗推广,种植面积达35万余亩。同时,建设笤帚苗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面积6000余亩,重点推进标准化生产与耕地合理轮作紧密结合,形成用地养地相结合,产品质量和耕地质量同提高的生态友好型种植发展模式。《精品笤帚生产技术规程》和《普通笤帚生产技术规程》两项地方标准的发布,填补了笤帚苗产业标准的空白,从生产加工上保障了产品质量,优化了操作流程,扩大了产品销量,部分精品笤帚及其衍生工艺品出口到了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地,销售量较以前增加10倍以上。

二是鼓励笤帚制品标准化运行。为了加大笤帚苗产业标准化在全旗的推广,在赤峰市标准化科和自治区质量标准院的积极推动下,巴林左旗旗委旗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普通笤帚和精品笤帚标准化加工车间各一处,标准化车间的建设充分发挥了标准化在产业发展中可复制、可推广的作用,为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板和经验。

三是标准带动特色产品走出去。2019年,自治区质量标准院的组织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办,携两家企业参加了第24届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标准)博览会。博览会期间,按照普通笤帚和精品笤帚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制作的笤帚苗特色产品,吸引了包括展会举办方、当地媒体、国内外客商和普通消费者在内的各方高度关注,企业与多家采购商进行洽谈对接,为今后深入了解和扩大销售奠定了基础;企业携带的价值2万元的精品大笤帚、精品小笤帚、工艺品、餐厨用品、保健按摩用品等5大类30余个品种产品在展会期间被国内外客商抢购一空,极大提振了企业信心。

通过近3年的服务,巴林左旗笤帚苗产业已成为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牧民就业的主导产业,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及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目前,巴林左旗已成为全国最知名的笤帚苗种植基地、全国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笤帚苗制品交易市场、内蒙古地区种类最齐全的笤帚苗制品加工基地。

自治区纤维质量监测中心主任 王莉

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实施服务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的部署,内蒙古纤维质量监测中心根据自身职能职责和技术优势,重点围绕推动自治区毛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技术服务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毛绒产业是自治区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自治区农畜产品中最具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内蒙古年产山羊原绒近7000吨,约占全国羊绒产量的50%,世界羊绒产量的40%。有内蒙古优质白绒山羊(阿拉善型、阿尔巴斯型、二狼山型)、罕山白绒山羊、乌珠穆沁绒山羊5个优质品种,是我国乃至全球优质山羊绒原料主产区,也是最大的山羊绒制品深加工和出口区,拥有从产品开发、生产到终端销售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数量和生产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优势。自治区年产绵羊毛近1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其中细羊毛6000吨左右,乌审旗的细羊毛品质可与澳大利亚羊毛品质相媲美。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毛绒产业养殖、交易、生产加工环节和区域品牌建设、科研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支撑,涵盖了产业全链条、全过程。

一、持续提供动态监测服务,从源头提高毛绒品质

在毛绒产业前端养殖环节,积极推行绒山羊、细毛羊纤维细度动态监测和优质绒山羊、细毛羊品种推广工作,同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教给农牧民利用检测数据对毛绒质量进行分选、分级,将纤检技术引入牧业生产,推动标准化、科学化养殖,农牧民依据检测结果选取优质品种进行饲养、繁育,从源头上提升了山羊绒、细羊毛整体品质,推动毛绒生产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最终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以旗县、牧民合作社为单元出具监测统计分析报告,为地方政府和收购企业及时调整扶持补贴政策提供技术依据。今年已完成3.38万只绒山羊纤维细度检测,覆盖了自治区5个优质绒山羊品种,251家绒山羊养殖核心群牧户。鄂托克前旗核心区农牧民已根据2020年绒山羊纤维细度监测数据淘汰16.5μm以上粗绒型基础母羊近5000只,淘汰15.5μm以上粗绒型种公羊100多只,补充229只育成种公羊。另外 ,根据监测分析报告,鄂托克旗政府推动企业在收购价基础上,按羊绒细度等级,给予每公斤75~200元奖励,仅此一项就为乌仁都西苏木的农牧民增加95万元收入。

二、施行毛绒公证检验,推动建立优质优价机制

在交易环节全面施行公证检验制度,检验覆盖毛绒集中产区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赤峰市和呼市、包头等生产加工较集中地区。年均公检山羊绒约5000吨,绵羊毛约20000吨。公证检验不仅从源头上遏制了毛绒质量下滑的趋势,同时公检数据在企业交易结价、内部质量控制、合理配置原料、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加了农牧民收入,推动了毛绒优质优价良性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公检过的羊毛比未公检羊毛交易价高4-5元/kg。以乌审旗为例,2020年交易的3042吨细羊毛全部按公检结果进行结算,全部进行统一质量分选分级,经测算直接为每户农牧民平均增收约2500元。

三、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提高质量管理能力

在生产加工环节搭建检测设备共享平台和技术交流平台,与企业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有效解决企业检验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加强信息化建设,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录制检验“微课堂”视频,扩大培训受众面。在企业较为集中、质量需求强烈的地区建设公共检测服务平台,针对化德县絮片服装产业瓶颈问题,建立了国家毛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化德实验室,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 ”服务。从产品原料进货把关、中间产品、制品销售提供及时报告,保证产品出厂质量。实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为企业培养标准质量检验专业人才,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助力企业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提档升级。

除了帮助园区和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攻关突破,推进行业技术创新之外,重点扶持缺少技术力量的中小微生产企业的发展。以赤峰市格尔雅羊绒制品公司服务为例,该企业以线上销售儿童羊绒衫为主,62名职工中25人为残疾人,调研中发现,该公司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羊绒产品相关标准不了解,限制了产品的提档升级,线上线下销售检验能力也不足。我中心通过多种方式在产品标准执行、检验方法、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及时为出厂产品出具检验报告,报告作为销售产品的质量见证,今年线上销售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0%以上,线下销售未缩减,就业情况稳定。

四 、为区域品牌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积极参与毛绒主产区地方政府举办的扩大毛绒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活动,为“阿拉善白中白绒山羊评比大会”、“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种羊评比大赛”、“赤峰罕山绒山羊西拉沐沦东荣杯赛羊会”、“乌审旗鄂尔多斯细毛羊评比大会”、“第五届(2021)阿拉善优质绒毛网络拍卖会”、“鄂尔多斯市羊绒拍卖会”等活动提供技术检测服务,促进当地毛绒产业发展。阿拉善地区经拍卖交易的山羊绒比常规交易的同等质量山羊绒平均高出10元/kg,今年当地主动申请参加分级拍卖的牧户从10多户增加到49户。

五、多部门协同,科研创新助推产业可持续发展

围绕产业创新需求,联合主产区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政、产、学、研、检、用多部门形成合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围绕山羊绒原产地溯源认证、标准制定、快速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研发以及毛绒产业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突破,将科研创新成果在产业链各环节集成应用。依托“科技兴蒙—鄂尔多斯绒山羊良种选育和产业创新发展示范”项目,通过对绒山羊品质、纤维细度动态监测数据和矿物质、油汗脂肪酸、蛋白质组学指纹特征等数据的分析,研究羊绒物理指标、化学成分和生物特性的关联性,拟建立羊绒原产地可追溯评价模型,解决地理标志产地追溯问题。同时,各项指标的关联性也为前端养殖育种和后端生产加工工艺提供技术依据,推动产业链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转变。

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副主任 罗海涛

2019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推动我区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凝聚共识、寻求突破,在全区开展“服务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按照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充分发挥食品领域技术优势,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课题协作为纽带、以求实创新为宗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服务我区固态发酵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精“准”施“策”,探索传统产业与智能化生产相结合。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审评查验中心是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团队,一直注重业务能力的提升和科研工作的推进。2019年,中心牵头服务内蒙古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开展原料收购快速检测并进行数据采集,设计近红外检测系统,帮助企业将每批次原料粮检测时间从6小时缩短为20秒;二是强化生产过程控制和数据分析,将原来白酒样品检验时间从40分钟缩短在15秒以内,实现高效精准分级入库;三是开发“白酒生产全过程监控平台”和“人工智能固态发酵白酒酒体设计系统”,实现了白酒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和生产过程数据分析利用,使产品质量得到持续提升,通过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查新,此系统为国内首创。该系统的使用,实现了白酒智能生产和全过程质量监控,内蒙古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出酒率平均提高2.4%,产品销量增加了13%,年销售收入增加3000万元,中心服务企业事迹也被新华网、人民网等多家网络媒体和内蒙古日报、内蒙古电视台以典型事例进行了专题报道。

二是由“点”及“面”,推广服务成果科学运用。2020年,中心在总结服务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经验的基础上,继续为该公司延伸服务内容,深化系统建设,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同时对接自治区其他白酒生产企业,及时将服务一企推向服务一链。将“白酒生产全过程管控平台”和“人工智能固态发酵白酒酒体设计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向我区王道酒业、天山酒业、沙漠传奇酒业、骆驼酒业推广应用,并解决相关技术难题,带动自治区白酒行业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形成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以草原酒业和王道酒业为例:通过服务,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利税缴纳从2019年的内蒙古自治区白酒行业第二升为2020年自治区第一。同时,企业稳定用工988人。王道酒业,一是质量升级促进了销售渠道的拓宽,产品顺利远销美国市场,稳定用工68名,拓展就业岗位8个。二是提升品牌知名度,与2019年相比,公司的销售额增加了246万元。三是吸引优秀人才,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签订了定向服务协议,在校大学生可以到公司实习,学习相关酒体设计技术,并将更专业更先进的技术带到企业,提升企业技术人才储备力量。

三是提“质”增“效”,增强产业链数字化发展能力。2021年,审评查验中心在总结前两年服务成效的前提下,聚焦服务产业发展主题,继续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奋力以高质量工作服务固态发酵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经过深入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调研,深入群众了解,在产业产品质量稳定提升的前提下,群众关心的是全链条追溯问题、企业在意的是销售量的问题。基于此,中心科学把握形式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在前两年服务开发的“白酒生产全过程监控平台”和“固态发酵白酒酒体设计系统”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中已采集的各关键环节数据模型,继续深化信息化建设,针对固态发酵白酒产业中企业和消费者切实关心的问题,开发了原料-生产-产品-销售全链条追溯系统,实现了产品信息一键追溯,并形成消费者生产者互动模式,让消费者了解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包括原料粮产地等信息)并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让生产者掌握产品生产状况,了解消费者对酒的评价及喜好,找到最佳生产条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通过进一步开发,实现消费者可视化追溯生产全链条及个性化的私人定制功能。目前,该项工作在试点企业(王道酒业、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进入测试阶段。截至目前,王道酒业销售额比去年增长1000万元,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基于现在数据预测今年产值将增加20%,销售额、利润增加10%。中心着眼“成”的目标,立足“作”的起点,将技术成果在我区固态发酵白酒行业进行推广应用,探索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支撑平台,实现数字感知、数字研判、数字决策的一系统展现,带动我区白酒产业前瞻性的发展,向“生态发酵”、“智能制造”和“风味感知”的发展方向迈进。

同时,从2020年开始,在内蒙古骆驼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立“博士工作站”,充分发挥博士或副高以上职称的研究人员在专业特长和科技科研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企业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攻关难题,开展产、学、研合作,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产业科研能力提升,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自治区市场监管局“高站位、大集成、强助力”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助推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宁云飞:近日,自治区政府决定在现代煤化工等14条重点产业链实施“链长制”,加快推动全区产业链现代化,有效推进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工作。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实施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与自治区政府决策部署高度契合、内在统一。下一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质量提升这一主题主线,在“十四五”时期,锚定现代煤化工、生物制药、有色金属、奶业、肉羊、肉牛、羊绒等7条全区重点产业链持续深耕,充分发挥职能职责和技术优势,同时,集聚各方力量,针对问题解决问题、聚焦短板补足短板,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助推自治区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我局将针对肉羊产业链羊肉品质评价体系不够健全、品牌溢价偏低、品牌措施和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在饲养环节,采集技术信息,测定比对关键指标,开展综合评价,找出优势特征和影响因素,指导养殖企业和牧户优化养殖方式,改善羊肉品质。在屠宰加工环节,运用同位素丰度比检测等技术手段,追溯肉羊产地、鉴别饲养方式,改进羊肉屠宰加工工艺,提高羊肉加工转化率和产品附加值。在销售流通环节,开发羊肉品质信息追溯系统,方便消费者在购买时了解我区各地区特色品种羊肉的品质特点,进一步提升羊肉品牌影响力,实现优质优价。

针对有色金属产业链产品绿色设计、绿色制造地方标准欠缺,绿色改造相关标准滞后、存在空白领域,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需要加强等问题,以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为主线,构建铝、铜产业链高质量标准体系,制修订产品能耗限额、绿色生产评价、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领域的地方标准。指导企业开展对标达标,并开展标准水平评价,培育自治区乃至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推进高质量标准体系试点示范,开展标准、计量、检验检测、品牌建设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

针对羊绒产业链羊绒品质下降、羊绒交易需要进一步规范、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品牌建设缺少技术支撑等问题,在养殖前端,继续加强纤维细度品质动态监测,联合地方农牧部门,指导农牧民和家庭牧场饲养繁育优质品种,从源头提高羊绒品质。在交易环节,扩大公检数据的应用范围和领域,进一步提高公证检验的有效性,健全优质优价的交易机制。在生产加工环节,深入园区和企业开展生产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围绕技术难点进行攻关突破,为创新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各地“种羊评比大会”、“赛羊会”等提供现场检测,助力区域品牌建设,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国质量报记者:推动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刘勇: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将主要从3个方面着手,确保服务工作取得实效。一是充分发挥“115”工作机制作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出了“115”工作机制即“1家直属技术机构深耕1条产业链,整合市场监管部门、盟市旗县政府、自治区相关厅局、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5类资源”这一行之有效、能够广泛凝聚各方资源、力量的服务机制。目前,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已经按照“115”工作机制,确定了服务现代煤化工等7条产业链的直属技术机构,组织各机构按照服务任务分工,深入产业链开展了调研,并与30余个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对接。下一步,将举办签约大会,与各方签订合作协议,协同做好服务工作,助力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建立主要领导月调度、分管领导双周调度、相关处室周调度的定期调度机制,成立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工作专班,统筹推进服务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各项工作。直属技术机构成立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专班,由主要领导亲自研究、部署、督办服务工作,全面强化组织领导和任务落实。三是开展服务效能考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制定服务效能考评办法,从方案制定、资源整合、项目实施、服务成效、资金管理等方面对直属技术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发挥考评指挥棒和助推器作用,激励督促各机构全力做好服务工作,扎实助推绿色特色优势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