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塞上“愚公”董鸿儒: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落叶松人工林场,拥有18.6万亩的人工林,森林覆盖率达78.4%。走进今天的苏木山,很难想象,这里过去却是一片荒山秃岭。今年83岁的董鸿儒是这里的第一代务林人,他用42年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为苏木山植树披绿,把一座荒山变成一片林海。

崔奕 内蒙古台记者:寒冬的苏木山,山体已被冰雪覆盖,但依然可以看到密集的树林。60多年前,一群林场工人徒步登山,手挑肩扛,在这里挖了3000多万个坑,种下3000多万棵树,才有了今天的这片郁郁葱葱。

董鸿儒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苏木山林场的海拔平均18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2334米,也叫乌兰察布市的珠穆朗玛峰,那时候栽树,都得往30度以上的陡坡爬。

一群年轻人,背着80多斤重的树苗,一趟趟往陡峭的山上扛,这就是60多年前苏木山上热火朝天的植树场景。

1958年 ,只有18岁的董鸿儒刚参加工作担任护林员,他在详细分析了苏木山土壤、植被和气候信息后,提出了设立林场植树造林的建议。

董鸿儒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场长:多栽树,栽活树,苏木山一定会好起来。

第一年,董鸿儒和大家栽了300多亩杨树,带着美好的期盼到了来年开春,树却都枯死了。换苗再种,10多公里的山路,负重往返三四趟,可接连两年,存活的树苗依然寥寥无几。

董鸿儒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苏木山年年造林年年失败,我们怎么向党和国家交代。

董鸿儒决定外出学习,想到苏木山的自然环境与河北地区类似,于是,他从河北背回80多斤华北落叶松,育苗、试种。1964年秋天,800亩华北落叶松终于试种成功,成活率达到90%以上,苏木山大面积绿化种植就此开始。

陈关荣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工人:树苗捆着一捆捆,拿着麻袋往上背,一点点往上爬,都是人工,没有机器。

双肩勒出血,手上磨出泡。董鸿儒没日没夜守着苗圃,干脆把家安在了山上。由于山区交通不便,缺医少药,董鸿儒的三个孩子生病救治不及时,先后夭折。

董鸿儒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老伴动员我走吧,我说不走。

陈关荣 乌兰察布市苏木山林场原工人:人家完全有机会调走,但他没有,真的是守了一辈子。

苏木山从1个林区发展到5个林区,3000多万棵落叶松布满山坡。从18岁到60岁,整整42年,董鸿儒以山为家,一步也没离开过。

记者:崔奕 宝音图 王智飞

[责任编辑:刘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