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菌香牛壮草药丰 特色产业促振兴

近日,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镇党委政府在宝拉格、准哈日毛都两个嘎查实施了京蒙帮扶资金发展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项目,采取产业发展与壮大嘎查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党支部+农户”的养殖模式,投资200万元,购买西门塔尔基础母牛100头,托养给有养殖条件的9户农牧民,每户养殖10—20头基础母牛,托养周期为4年,农牧户每年向嘎查村缴纳5%收益资金,4年后归还同等数量同等质量的基础母牛。

一排排标准化牛舍干净整洁,膘肥体壮的肉牛正在它们的“地盘”悠闲自得地吃着草料;一座座菌棚鳞次栉比,棚内的食用菌开满菌棒,菌香四溢;一片片中草药种植田排列整齐,田里的草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初冬时节,行走在林西县新林镇的乡野田间,一幅幅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的美好图景尽收眼底,这片希望的田野正释放着乡村振兴的无限潜能。

产业“牛”起来百姓富起来

“哞……”一大早,付飞飞刚从外面回来,牛舍里的牛就叫个不停。“它们这是饿了。”停好三轮车,付飞飞麻利地将草料倒入饲槽,看着它们大快朵颐,付飞飞不由地嘴角上扬,对于牛的习性,他可以说是行家了。

“这几年牛价特别好,每头牛每年可获纯收益3000元,养殖能繁母牛可获纯收益5000元以上。”说起自家的牛,他侃侃而谈,“七一养殖小区距离活畜交易市场仅9公里,交通便利,销路不用愁,养殖肉牛稳赚不赔。”付飞飞养牛已有10多个年头了,从最初的不到50头牛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头,他养的牛个个膘肥体壮、皮毛发亮,他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能手。

新林镇属于半农半牧区,农民普遍有肉牛养殖经验,随着近几年肉牛行情持续走高,肉牛养殖被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加上该镇基础条件好、牛源供应充足、饲草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充足、扶持政策优厚,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新林镇把肉牛养殖作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按照“建小区、抓大户、带农户”的发展思路,走“小规模、大群体”和“集中、集聚、集约”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大力发展肉牛养殖园区和养殖专业村。目前,建成肉牛养殖小区6处,其中万头肉牛养殖园区3处,全镇肉牛存栏达到3.5万头。标准化养殖园区实现了生活区和养殖区分离,对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及饲料残渣进行回收利用,有效防止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粪污发酵处理后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通过农牧结合,增强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品质,促进绿色食品的发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形成农业与畜牧业相互促进、相互发展,良性的、生态的、立体的产业化生产体系。

标准化养殖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养殖技术和就业机会,提高了村民肉牛养殖的积极性。“新林镇将围绕培育壮大肉牛产业,多措并举,计划‘十四五’期间发展肉牛养殖达到10万头,打造蒙东优质肉牛繁育专业镇,持续让该产业发力,真正让新林镇‘牛’起来。”镇党委书记赵会武信心满满。

“我今年每个大棚扣除所有的费用,纯利润达到1.5万元。通过一年的种植,我又学了很多的科学技术,明年我打算动员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对于未来全村香菇产业的发展,鹿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振兰干劲儿十足。

2020年,新林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河北泰通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鹿山村食用菌产业园区,园区在制作菌棒、采摘蘑菇、裁剪蘑菇根等生产环节,可吸纳300余名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年人均增收2万元以上。作为村党总支书记的刘振兰为转变村民传统的种植观念,提高村民收入,积极参与食用菌产业。2021年,她带头承包了5个大棚发展食用菌产业。“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刘振兰说。在发展食用菌产业带领村民奔小康的道路上,刘振兰步履铿锵。

新林镇紧临锡林郭勒大草原,纬度偏北,海拔偏高,干燥风多,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优质香菇的生产,优质菇出菇率是辽宁、河北地区的2至3倍。尤其暑热天数短,适合发展反季节香菇生产,能填补季节性市场空白。新林镇紧紧抓住这一先天优势和土地流转解放大量劳动力的机遇,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承接食用菌产业升级转移,先后引进祥程、贺宇、泰通达、腾盛等一批龙头企业,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把食用菌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群众参与、降低成本、政策支持、品种选择、改造升级、品牌打造等多种措施,大力发展食用菌栽培,推动食用菌产业不断发展。

2021年,新林镇新建毡铺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区1处,项目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550亩,该项目已于4月23日开工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日光温室71栋、钢构式暖棚175栋。预计投产后年生产菌棒300万棒以上,可填补该镇食用菌冬季生产的空白。

引领产业发展,创造美好新林。新林镇将立足本地资源比较优势,着力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培育知名品牌,把该镇打造成“草原花菇”生产出口基地。

中草药变身增收“金疙瘩”

集体经济“药”壮大,新林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基地+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发展模式,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提质增量”工程,实现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在新林镇太平村林药间作项目基地,几个工人正在地里跟在收割机收药材,这是太平村通过争取集体经济专项资金建设起来的500亩林药间作项目,种植了500亩内蒙野果,兼种300亩小黄芩。“河北客商相中了咱们的小黄芩,太平村、五星村、上升村3个行政村的药材一起打包出售,咱们300亩地估摸着收入80多万元,能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太平村党总支书记李亚洲说道。

上升村通过争取项目资金110万元,发展中草药种植。其中,防风100亩、黄芩130亩、黄芪200亩。近年来,上升村通过卖药材和药籽增加收入96万元。“到目前为止,我们村还存有1000余斤的药籽和100亩的防风,如果明年行情好的话,我们打算再卖,扣除所有的开支,预计集体经济可增加30万元左右。这样看来,种植中草药比种植其他大田作物收入要高一些。”上升村党总支书记曹景文高兴地说。

新林镇充分发挥旱坡地的资源优势和紧临草原天然无污染的区位优势,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路径,围绕培育、发展中草药特色产业,依托恒光大药业、弘图药业等龙头企业,以黄芪、黄芩、防风、苍术等道地药材为主要品种,积极探索旱地“雨季秋播”种植新方式,大力发展多年生仿野生道地中草药种植,种植品种日趋丰富、体系不断健全、效益持续增加,中草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021年,新林镇新增中草药种植面积6000亩。依托恒光大药业,建成蒙中药扶贫产业园1处,占地5000亩。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增加了收入。每年恒光大药业在种药、田间管理、收药等阶段,需雇用短期工100余人,可促进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临时工500多人,促进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目前,全镇中草药播种面积达5万亩,建成种植专业村5个。

新林镇始终把培育和发展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强力推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让更多群众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奋力书写一份群众满意的乡村振兴时代答卷,让农村成为农民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赵妍 范雨东)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