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最远通勤路”,凸显人才流动中的无奈

据钱江晚报·小时新闻报道,最近,关于“上下班最远距离”的话题在杭州很火爆。杭州人徐旭峰每周“杭州天津来回”,让他成了“最远上班路”PK赛的王者。他每周五从天津回杭州陪家人度周末,周一赶早班飞机去天津上班,每月光机票就要4000多元。对于这样的“双城生活”,你怎么看?

“最远通勤路”,凸显人才流动中的无奈

短期犹可为,长期要改善

本报评论员陈江:工作在一个城市、生活居住在另一个城市,经常往返于两个城市之间,现在这种情况着实不少。

最常见的是大城市与周边小城之间的“双城生活”。由于周边小城房价低,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往往会选择在小城买房落户。像杭州男子徐旭峰这样,安家在千里之外,则较为罕见。这是一种主动选择,也是基于现实的经个人权衡利弊之后的最佳方案。

做出这种选择,一定考量了重要的家庭生活指标,比如住房、薪酬、孩子教育、交通便利度、夫妻互动等等。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无奈的家庭各有各的无奈,得到一些东西的同时,必然会失去一些别的东西。双城生活显而易见的弊端是:奔波在路上,时间成本和身体成本的付出会越来越大。所以,双城生活,短期犹可为,长期还是要注意改善。

孩子教育问题,是绕不过的坎

本报评论员高路:从徐旭峰的经历看,导致一家人两地分居的主要因素是孩子的教育问题。天津作为直辖市,教育资源自然也不错,而徐旭峰让孩子留在杭州读书。

对大多数城市的新市民而言,如何留在当地读书才是最大的难题。

上学是肯定可以的,但是想读理想的学校就比较难了。一些地方的优质教育资源是跟学区房、户口捆绑在一起的,而且如果生源紧张的话,就算买了房,还有落户时间等方面的限制,这意味着孩子的教育问题得提前规划。这对初来乍到的新市民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一些家庭干脆就将孩子送回老家读书,又派生出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新居民绕不过去的一个坎,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家庭布局。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其他一些问题就无解。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