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理享 | 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特邀专家 哈达

北宸智库首席研究员、文化创意与传播总监,内蒙古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骑兵革命史研究会副会长,内蒙古品牌建设促进会秘书长,受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蒙古研究中心等机构特约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等机构咨询专家,其研究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一等奖。

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今年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历史观”命题,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我们要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文化自信,增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疆域

几千年来,在内蒙古这片辽阔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了祖国北疆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内蒙古地区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摇篮之一,曾诞生过很多游牧民族部落,匈奴、东胡、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纷纷在中华民族历史中留下自己的印记。自古以来,各民族就呈现出你来我往、频繁互动的态势。特别是自秦代以来,各民族交往交流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逐渐加深,从而形成和巩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经过数千年风雨历程,各民族对内蒙古地区的开发、对赖以生存发展的美丽家园的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历经几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开拓着脚下的土地。

各民族共同书写了悠久历史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多民族国家,每一次大统一吸纳的民族就越多,从而共同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壮大。中国历朝历代都把维护多民族的“大一统”看作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这种维系统一、各族一家的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成为各民族的精神共识。经过各个民族、各个朝代的共同努力,最终写就了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多元一体、赓续不绝的中华民族史。

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文化

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经济文化交融的重要舞台。大窑文化、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等史前文明,秦直道遗址、黑城遗址、元上都遗址等“草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遗址,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精粹。从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格斯尔》,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长调民歌、呼麦;从流行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短调民歌爬山调,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的漫瀚调;从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到俄罗斯族传统节日巴斯克节……内蒙古大地上的民族文化遗产异彩纷呈。在历史长河中,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最终成为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民族共同培育了伟大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长期的共同生活过程中,内蒙古大地上的各民族承载着共同情感寄托、共同精神信仰、共同价值理念,留下了诸如“昭君出塞”“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等不朽的历史佳话。特别是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内蒙古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内蒙古各族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了“最好牧场为航天”“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先进事迹以及牛玉儒、都贵玛、廷·巴特尔等模范人物。“蒙古马精神”“乌兰牧骑精神”等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脱胎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在新时代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伟大精神提供了坚实文化因子。

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共同”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准确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历史脉络,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准确认识在内蒙古这片热土上各民族为中华民族作出的历史贡献,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壮家国之骨、铸团结之魂,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思想基础、凝聚精神伟力。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