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针心针意】“针心针意”大型暖冬公益行动开针:一针一线都是爱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11月24日上午,初冬的呼和浩特已达零下10多摄氏度,在北方新报社会议室里却温暖如春。由《北方新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启动的2021“针心针意”大型暖冬公益行动开针仪式在这里举行,来自呼和浩特市的20多名爱心志愿者欢聚一堂,用手中的一针一线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共同织就一份温暖的爱。

启动仪式现场

编织大讲堂开课

“《北方新报》创刊20年来,开展了很多品牌公益活动,包括捐助母亲水窖、蒙牛爱心井、救助贫困大学生等多项活动,以及这次举办的‘针心针意’大型暖冬行动,下一步,北方新报还将通过多种方式继续把公益活动做好,为家庭困难的低收入人群多做贡献,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一起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随着北方新报报业有限公司总编辑刘春的话音落下,开针仪式正式拉开帷幕。

为志愿者发放毛线

“用钩针编织手套主要用到中长针、长针,以环形起针,首先打个活扣,然后套在手指上,这样穿过去,勾线。大拇指部分相当于一个圆柱体,手掌部分也同样是环形起针,钩织到这里再和大拇指连接……”活动现场,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的赵冠华老师亲临现场教学,拿着编织的手套一边示范,一边给大家讲解编织技巧。

赵冠华老师讲解织法

陈海荣是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2019届1班团支书,她和同学们组成“益”起织小队参加本次活动,“我用钩针钩的是一条围巾,希望这条围巾能给留守儿童带去一份温暖。”陈海荣一边说着,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这并不是陈海荣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此前她就曾多次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疫情期间还曾做过志愿者。同样来自该校的于文慧也是出了名的编织小能手,平时就爱动手编织荷包、小动物、花朵等各种纷繁复杂的花样,在她看来,能够参加这次公益行动,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连续3年参加活动

在开针仪式现场,北方新报社的老朋友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刘玉敏又出现在了现场,这已经是“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连续第3年参加“针心针意”暖冬公益行动了。

一针一线饱含爱意

为小朋友织帽子

“我先领上19团毛线,给志愿者们分发下去,肯定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刘玉敏拍着胸脯笑着说。刘玉敏告诉记者,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14年,多年来,长期关注呼和浩特市9个旗县区单亲、失亲的孩子,帮助的孩子最多时能达到1085名。志愿服务队长年累月走村入户,将博爱学堂、为爱传递、圆梦童心、与娃“阅”会、微心愿等多个项目带到困境儿童身边,还送去预防性侵害等公益课堂,通过志愿服务队细微的关注和关爱,这些孩子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刘玉敏表示,除了此次“针心针意”公益暖冬行动,呼和浩特市红十字会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很愿意与《北方新报》强强联手,参与到更多的公益行动当中,力所能及给予身处困境中的孩子们一点温暖。她动情地说:“参加针心针意公益暖冬行动,这个过程看似是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点帮助和关怀,其实也是对志愿者本身的技能和团队凝聚力的一次提升。”

最暖“织男”

“快说说,这个打底的线怎么藏进去?”“手套的起针是这样吗?”在活动现场,2位“织男”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他们拿起钩针一边动手编织一边虚心向身边的“织女”请教。他们是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系的郑诚和李冠儒,在编织课堂上格外显眼。

认真的暖男

相比李冠儒,郑诚显得娴熟很多,毛线在手中灵活的穿来穿去,不一会,手套的底边就已经打好了,“我们在大二的时候开设了这门选修课,我就学会了基本功,此前也曾织过一些东西送给女朋友。”郑诚告诉记者,他之前曾参加过植树等公益活动,听说这次是给偏远地区的孩子送温暖,便报名参加了,觉得很有意义。

李冠儒接受采访时则表示:“很新奇,这样亲手编织的礼物更有人情味。”

针织技能比拼大赛

在当日的开针仪式上,还进行了一场针织技能比拼大赛,将现场热闹的气氛推向高潮。

互相讨论织法

活动氛围轻松

让我看看怎么织

志愿者们熟练开针

一心一意编织爱

写给小朋友们的祝福语

“我来钩一副手套”“我要编织一条围巾”……在针织技能比拼大赛环节,志愿者们拿起毛线、棒针、钩针等物料,十指上下翻飞,迅速开始编织起来。比赛设定时间为45分钟,仁爱妈妈志愿服务队的张玉珍是用棒针编织,起针、绕线,起初还落在后面,但不到半个小时,已经迅速赶超,一个手套已经初具规模,“眼看天冷了,早惦记着参加这个活动,给孩子们添置一些手套、帽子等御寒物件。”张玉珍告诉记者,她在去年就参加了这项公益活动,一个月织出6幅手套15顶帽子捐赠给了需要的孩子们。

评委认真评选

内蒙古北方新报报业有限公司总编辑(中)为获奖选手颁奖

针心针意为爱而来

经过激烈比拼,最终,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的赵冠华以最快最美的针法钩织出一只手套获得“最具创意织女”奖,张玉珍紧随其后获得“最快手速织女”奖,而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轻工与纺织学院的于文慧获得“最心灵手巧织女”奖。郑诚作为少有的男性志愿者代表,获得“最暖‘织男’”奖,第一次参加的闫映月虽然不会编织,但在比赛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向身边的老师请教,从起针、打底到上手编织,精神可嘉,最终获得“最佳新人”奖。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张巧珍  首席记者  牛天甲  实习生  乌日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