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走进乡村看小康 | 小酱菜“发酵”出“大钱景”

“我们村种植地梨已经有70多年历史了,去年,‘土默川地梨’还成功入选了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一提起地梨,土右旗萨拉齐镇西老藏营村村民袁建国的脸上写满了骄傲。

“地梨也叫宝塔菜,对土壤要求高,黏土地比较合适。我们的地梨现在每亩能产3000多斤,每斤地梨卖3元钱,1亩地梨就收入9000多元。”袁建国告诉记者,村里的地梨品质好、产量高,吸引了六必居等国内著名酱菜企业来采购。2018年村里成立了酱菜厂,专门收购村民种植的地梨,并为外地的酱菜企业代加工。

走进酱菜厂,记者看到排列整齐的大缸里,泡着各种各样的酱菜原料,正在进行二次发酵

“腌菜大缸大概有几百个,这里一部分,车间还有一部分。二次发酵需要时间,周期长,别的厂家发酵是几天,咱们会做一个月到两个月,然后拿过去给六必居出厂检验。”宝路源农用合作社负责人张庭俊说。

目前,酱菜厂年生产加工酱菜可达3000吨,不仅解决了地梨的销路问题,还带动了村里白菜、芥菜、萝卜等蔬菜的种植,每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20万元。

听说村里的酱菜厂办得越来越红火,一直在外做生意的王恒回到了家乡,利用村里闲置的塑料大棚,成立了景宏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搞起了特色种养殖。王恒介绍:“我们最先种植的是圆白菜,准备给酱菜厂提供原料。春季比较忙的时候,大概有四五十个村民在这里打工。”

如今,共有8个合作社和企业落户西老藏营村,为村民提供了80多个就业岗位。

产业发展的同时,西老藏营村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生活真是好,我们家装上了煤改电供暖,改造了上下水,院子里又能养猪养羊。”村民贾挨玲高兴地说。

近几年,西老藏营村陆续投资了1000多万元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硬化、美化、绿化和亮化工程,同时还开展了厕所革命。

“村里已经实现了上下水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洗澡、上厕所。我们还在西北村中心广场上新建了水冲厕所,现在村里的生活和城里也差不多了。”西老藏营村党支部书记刘文开说。

“村里还建起了生活废弃物兑换超市和村史民俗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记录村里的变化。”今年刚来到西老藏营村的选调干部郭建兵,现在是党建馆的讲解员。他告诉记者:“西老藏营村刷新了我对农村的传统印象。整洁干净的街道、安居乐业的村民、蓬勃发展的产业、身先士卒的党员干部,都体现出新时代新农村的新面貌。”

下一步,西老藏营村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党员为先锋,在乡风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发展,在促进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等方面先行先试,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