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数智移动 实事为民丨大漠戈壁的坚守

“天上无飞鸟,地下不长草,千里不见人,风吹石头跑。”恐怕只有在这里生活过的人才懂这其中的含义。

面积2.1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毫米,蒸发量却达3000毫米以上,8-10级以上的风每年要刮80多次。1992年,联合国生物考察组将该地区定为“人类不能生存的地方”。这就是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算井子。在这里,天是蓝的,地是黄的,相当于海南省三分之二面积的土地上仅居住着26户牧民和9名长期驻守的边境民警,常住人口不足百人,距离最近的城镇也有400余公里。曾经的这里不通班车、不通信号、不通邮递、不见绿色、不见人迹、不见四季。

2021年10月,内蒙古移动“数智移动 实事为民”媒体行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历时6个多小时300余公里来到算井子。

戍边卫士的期盼

算井子边境派出所常年驻扎大漠戈壁,担负着维护边境稳定、服务边民群众、守护一方领土的重要职责。这里的民警告诉我们,在算井子,真正的敌人不是颠簸的路途,也不是艰苦的条件,而是与世隔绝的孤独,是面对风沙肆虐的恐慌,是面对荒凉戈壁的无助,是面对荒芜大陆的未知。他们在这里已经整整坚守了50年,支撑他们的就是这融入骨血的14个字——“最苦最远最忠诚,爱党爱边爱牧民”。

曾因与世隔绝,派出所里流传着“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这样一句话,与民警相伴的只有满目黄沙和漫漫长日,戈壁滩没有路,只有石头,他们甚至渴望见到一块儿陌生的石头。

曾因通信阻碍,老所长斯日古楞没能见到临终老父亲最后一面,哪怕是再听听老父亲的声音,报上一声安好。他说:“大学生眼中的家乡只有冬夏,我们当兵在外,家乡连冬夏都没了,只剩下回忆。”

以前,干警们每每通知一件事情,都要提前一个星期,骑着骆驼或开着车去挨家挨户的跑,最远的牧户离派出所有170多公里,一天下来也只能通知到3-4户。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派出所的民警激动的告诉我们,现在的算井子虽然依旧不通班车、不见绿色、不见人迹、不见四季,却有了手机信号,有了4G网络。他们可以随时与家人视频通话、可以通过网络传递工作信息、可以在闲暇之余上网冲浪,甚至还开起了可以使用扫码支付的便民超市。如今的算井子虽然是生命的禁区,但已不再是信息的孤岛。

大漠戈壁的“铁胡杨”

曾参与算井子基站建设现已经退休的阿拉善移动网络工程师马学瑛告诉我们“2008年3月,内蒙古移动派出勘察小组来到算井子,一来到这里,我们就被算井子边境派出所民警们生活的环境震撼了,在听到他们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感人故事后,我在心里对自己说,不把基站建好,让民警们跟家人、爱人通上话,我就不走。”

靠着移动人在生命禁区搭建生命脉搏的这股子执拗,工程师们每天驱车七八个小时进行站址勘测,饿了就就着咸菜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冷水。

这里荒无人烟,四处都是茫茫戈壁,没有电,更没有信号,为解决施工用电,他们开动脑筋,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光资源,采用风、光互补的方式发电,租用卫星电路解决基站传输问题。

为达到最优的覆盖效果,他们坚持把站址选择建设在高处坚硬的岩石上,可是大型施工设备根本无法到达,施工人员就手持铁锤、钢钎,一点点地往下凿,有时一天下来只能挖一米左右,再加上山上风大阳光炽烈,手上、嘴上都裂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血口子,脸上、胳膊上全都被晒得脱了皮。

就这样经过半年的努力,2008年10月,算井子移动基站立起来了,开通了2G信号,这座移动基站像钉子一样锲在了戈壁滩,被当地群众称为“铁胡杨”。

现任派出所副所长苏日嘎拉图指着墙上的照片向我们描绘着基站建成那一天,驻守在这里的民警和牧民是如何手捧美酒哈达,载歌载舞,向基站的建设者们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在算井子派出所当兵15年的战士李斌回忆,他仍然记得当时在基站开通的第一时间,他是如何通过手机告诉所有曾经在算井子待过的战友们,让他们也分享这一喜悦。

数智边疆的助推器

随着国家《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的颁布,为了给算井子地区网络升级,2019年1月内蒙古移动公司党委做出决定,以最快速度解决算井子的4G网络信号覆盖问题。阿拉善移动第一时间派出专业队伍,在这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严冬腊月,克服一切困难,让当地牧民和派出所民警在2019年春节前用上了4G信号。当守土戍边的民警通过手机与家人视频聊天,看到久违的亲人们的身影时,这些铁骨铮铮的男儿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移动通信基站的开通不仅实现了移动通信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填平算井子茫茫戈壁中移动通信的“数字鸿沟”,派出所还建成了融指挥、报警、监控为一体的“大漠110”现代化警务监控指挥平台,实现了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为维护边境稳定安宁,兴边富民,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通边民致富的“高速路”

来到牧民哈斯楚鲁家,他正忙着用手机与网店买家交谈,他说:“这里有戈壁石和驼奶,但我们不懂怎么开网店,自从有了4G信号,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通过网络视频,一起学习开店的基本知识和运营要求。接到第一笔订单时,大家兴奋极了,如今运营了4个多月,收入了一万两千块呢。”

如今,牧民们还用上了内蒙古移动自主研发的“北斗驼铃”智能放牧系统,只需通过手机就能随时查看骆驼的实时位置、异常情况,还能够进行在线交流、供求信息发布、电商平台交易等便捷操作。实现足不出户就能“智能放牧、科学放牧”,不仅为牧民节约近5万元/年的直接成本,还极大地节省了时间。

截止2021年,内蒙古移动累计投入算井子基站建设213万元,基站每年维护租赁费用3.53万元,年通信收入不足1万元。

“要让有人的地方就有通讯信号”,这就是移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移动为民造福,不畏艰险、使命必达的央企担当,更是移动人对大漠戈壁里每一位百姓质朴心愿的拳拳爱意。(高 昕)

[责任编辑:王新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