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内蒙古警方严打电信网络诈骗 :1~7月破案2585起

8月19日,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召开了全区公安机关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新闻发布会。近年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已经成为主流犯罪,是当前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关乎公众切身利益、百姓深恶痛绝。今年以来,全区公安机关密切协同配合,整合资源手段、创新机制打法,集中打击多发性类案,全力铲除诈骗窝点,重拳整治黑灰产业,全面加强预警防范,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1~7月,全区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85起,同比上升63.3%;抓获犯罪嫌疑人3197人,同比上升193.3%;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5.4亿元,同比上升669.5%。

四类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坚持哪类犯罪突出,就出重手、下重拳打击哪类犯罪。针对贷款、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等四类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给群众造成巨大损失的突出情况,自治区公安厅以“云剑2021”行动为契机,持续保持严打高压态势,严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对四大类高发案件开展集中研判,实施全链条集群打击,确保打深打透,形成有力震慑,坚决挫灭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成功侦破了一大批电诈案件、打掉了一大批犯罪团伙、切断了一大批犯罪链条,特别是破获涉案金额50万元以上案件122起,100万元以上的31起。

与此同时,全区公安机关从重从快打击涉及疫情诈骗犯罪,共破获涉疫诈骗案件27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0名。

据介绍,电信网络诈骗的迅猛发展,庞大的黑灰产业是重要的幕后推手和源头,有的被犯罪分子用来传播犯罪手法,有的被当作作案工具,有的被用来转账洗钱,有的为犯罪分子提供技术支撑。全区公安机关坚持对涉诈黑灰产犯罪“零容忍”,截至目前,共打掉犯罪团伙108个,铲除犯罪窝点154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89名,惩戒“两卡”人员217名。

同时, 全区公安机关想方设法减少发案,最大限度为群众避免损失。截至目前,累计推送预警线索40.4万条,利用96110反诈预警专号,线上预警和线下劝阻相结合,日均推送3000余条预警数据。对受骗报案的,立即对涉案账户进行紧急止付,为群众避免经济损失35.4亿元。

中青年属于高危群体

“从发案类型看,2021年受害人被骗类型多为网络贷款诈骗、网络兼职刷单诈骗、杀猪盘、冒充客服诈骗以及冒充公检法诈骗。从受害人年龄段看,中青年占比较高,属于被诈骗的高危群体。”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新型犯罪侦查支队探长徐欣特别强调,目前,各学校即将开学,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上网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提高警惕,决不轻易给他人转账、汇款,同时应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每日推送的防骗小知识及实际案例,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切勿参与“两卡”犯罪。

新闻发布会现场,徐欣介绍了7个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的小贴士,分别如下:

1.公检法部门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添加QQ做视频笔录,有任何疑问都可以拨打96110或110进行咨询。

2.广大市民应从正规渠道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并注册该软件,同时建议市民开通来电预警和软件自检功能,APP能够帮助用户主动识别哪些信息和电话是诈骗信息并随时监控各种恶意软件,能够有效拦截诈骗信息和提高防诈防骗能力,确保APP有效保护手机和资金安全,减少不必要的财产损失。

3.如果收到来自12381的预警短信,表示您可能遭遇电信网络诈骗,请保持高度警惕,谨防上当受骗。

4.网恋交友需谨慎,涉及钱财要警惕!如非必要,请关闭微信内搜索手机号添加好友功能。

5.牢记“三不一多”原则,即:未知链接不惦记,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6.不登录来历不明的网址、不点击手机短信和邮件中未知链接,不要通过对方发来的链接或二维码下载APP,应通过官方网站或官方应用商城下载。

7.切记“八个凡是”都是诈骗:凡是自称公检法要求汇款的;凡是让你汇款到“安全账户”的;凡是通知中奖、领取补贴要你先交钱的;凡是通知“家属”出事要先汇款的;凡是索要个人和银行卡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凡是让你开通网银接受检查的;凡是自称领导(老板)要求打款的;凡是陌生网站(链接)要登记个人信息的。

5个方面重拳出击

“随着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犯罪结构发生了变化,传统接触式犯罪持续下降,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非接触性犯罪持续高发多发。”自治区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新型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李和说,此类犯罪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发案总量不断上升;二是犯罪团伙大多隐藏在境外;三是作案手法组织化、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四是诈骗团伙作案目标性强、受骗群众被骗几率大;五是诈骗团伙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搭建网络平台和转移资金通道等黑灰产业在不断扩大。

据李和介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电信产业迅猛发展,手机通信工具及互联网为网络贷款、刷单、虚假购物、“杀猪盘”等电信网络诈骗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同时电信网络诈骗多为非接触性犯罪,随着金融资金结算方式多样化、快捷化,诈骗对象针对不同的社会群体进行“量体裁衣”,根据被害人的不同特点,精心制造连环陷阱,从“普遍撒网”转向“精准制导”,由于群众防骗知识缺乏,很容易被诈骗分子“趁虚而入”。与此同时,围绕在电信网络犯罪周边的黑灰产业群也大量滋生,如盗卖公民个人信息、伪造复制出售银行卡、手机卡、专业网络改号、制作木马程序及诈骗网络链接等,电信网络诈骗刺激了周边灰色产业的衍生,两者在非法利益的驱动下形成了一条互利互助、共生共存的产业链,严重侵害着国家的管理秩序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发案形势,全区公安机关将依托平安内蒙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开展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坚持“打、防、管、控、宣”一体推进,从以下5个方面开展打击治理。”李和说,一是从严从重从快打击涉疫情诈骗犯罪,二是集中打击多发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三是严厉打击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服务的上下游黑灰产犯罪,四是集中整治涉诈问题突出的重点领域,五是全力以赴为人民群众阻骗挽损。对电信网络诈骗金额较大的案件由自治区公安厅挂牌督办,进行快速核案、落查、抓捕。

“两卡”违法失信人员5年内不能开户

据介绍,所谓的“断卡”行动是指针对非法使用“两卡”从事违法犯罪采取打击、整治、惩戒三大举措。“两卡”指的是手机卡、银行卡,手机卡主要包括人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和虚拟运营商的物联网卡;银行卡主要包括人们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开立的个人银行卡、对公账户等,以及微信、支付宝等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

徐欣说,当前,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用于电信网络诈骗及其他相关违法犯罪活动问题突出,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严重侵蚀社会诚信根基,为了斩断“两卡”犯罪渠道,国家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依法严厉打击惩戒治理非法买卖电话卡、银行卡违法犯罪活动的通告》,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非法买卖“两卡”违法犯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对涉“两卡”违法犯罪人员实施惩戒治理,深入推进“断卡”行动,全力斩断非法买卖“两卡”黑灰产业链条。

徐欣再次提醒广大市民,一旦被公安机关认定为“两卡”违法失信人员,一是,5年内暂停银行账户非柜面业务,不得新开立账户,只能保留1张电话卡,5年内不得办理手机卡入网业务。简单说就是:你转1分钱的账,都要到银行网点排队办理,更别考虑使用微信和支付宝转账。二是,5年后,申请开户时,银行和支付机构还会加大审核力度。三是,会影响个人征信,甚至还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被依法处理。(文·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首席记者  刘晓君  实习生  景 媛)

[责任编辑:张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