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盲文阅览室唱“空城计”,背后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据7月11日《半月谈》报道,官方数据显示,早在2017年底,我国省地县三级公共图书馆就设立盲文及盲文有声读物阅览室959个。然而,一些地方图书馆的视障阅览服务区功能齐全,为何闲置?馆藏千余册盲文书,为何几乎无人借阅?记者调查发现,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视障阅览服务区不是视障群体阅读的刚需场所。

盲文书籍“零借阅”,和一些城市盲道“零使用”一样,都并非正常的、理想的使用状态,正如山东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所说,对视障群体来说,“他们得先能顺利地下楼、上街、乘车,才能到达图书馆享受公共服务。如果有一个环节让他们觉得不安全,他们可能就会改为在家里通过手机或听书设备满足阅读需求。”

所以,盲文阅览室唱“空城计”,很大程度上是视障人群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也无法顺利地“走”到图书馆去享受公共服务。同样的,除非有家人的陪伴,人们也很难在博物馆、展览馆、音乐厅等处看到他们的身影。

近年来,城市适盲服务的普及率、精准度不断提高,不管是中小城市还是小县城,盲文阅览室和盲道一样,几乎成为标配,但这些设施往往处于空置状态。以至于当人们需要去检验一座城市的道路、超市、文化场馆等对残障人士是否友好时,还需要由肢体健全的网红主播去做某种扮演式的替代式的“体验”。

安全感的获得,是一个潜移默化、经年累月的过程。单纯的物质辅助设施设备的供给,跟广大视障群体的内心需求包括尊严渴望等并不匹配。目前来看,残联等群众组织、爱心人士、义工组织不定期组织帮助视障人士走进知名景点、感受时代变化,意义不可低估。

更重要的是,要继续做好无障碍设施、场所的精心打造和精细管理。要与相关家庭、社区建立长效的、稳固的服务与需求对接机制,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周全服务,提高相关群体积极生活的信心,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社会的温度、人际的温情。要给他们“有分寸的尊重”,要了解每个视障个体的家庭和社会处境,因人制宜地进行扶助。要想方设法提高相关资源的利用率,多做一点到残障人士家庭、工作场所的上门服务。(张翼)

[责任编辑: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