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回眸、“十四五”启航新闻发布会

6月26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回眸、“十四五”启航新闻发布会。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芳作主题发布。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陈立本、自治区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李鑫、自治区红十字会组织宣传与筹资部部长刘建忠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回眸、“十四五”启航新闻发布会发布词

自治区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王芳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红十字事业的关注和支持!

正逢举国上下隆重庆祝伟大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时,自治区红十字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的人道救助团体发挥的作用。首先,我向大家简要通报全区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发展成效、“十四五”规划任务及2021年重点工作。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效

“十三五”以来,全区红十字会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治区党委的工作要求,以政治建设统领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主动作为的意识和攻坚克难的勇气,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思路、凝心聚力破解改革难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打造了“光明行”“健康心”“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博爱家园”等一大批党政放心、社会认可、群众满意的人道救助品牌项目,推动全区红十字事业发展发生重要性变革、取得显著性成效。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跨越,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突出“三抓”强“三力”、党建引领铸魂、强基、为民:

一、抓政治建设,凝聚思想强“动力”,铸牢对党忠诚之魂。一是筑牢政治信仰“压舱石”。始终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保证,注重思想领航,强化理论武装,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以思想伟力强信仰,用奋斗实践固信念,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二是把牢政治方向“生命线”。坚持把政治性作为红十字会的第一属性,争取将“坚持党的领导”写入《内蒙古红十字会条例》,将“积极和大力发展红十字事业”写入自治区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推动盟市、旗县红十字会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确保了全区红十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三是培厚政治生态“营养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形成了“谋发展一盘棋、干事业一条心、抓工作一股劲”的良好氛围。2017年以来,会领导班子连续四年在自治区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机关党委连续多年被自治区直属机关工委评为好的等次,会机关被自治区评为“文明单位标兵”。

二、抓从严治党,扭住关键强“活力”,铸实事业发展之基。一是以上率下、打造队伍建设的“动车组”。盯紧“关键少数”,强化“一岗双责”,构建起管党治党制度、责任和保障“三个体系”,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主体责任。严把选人用人标准,会机关增设了编制机构,充实了队伍力量,干部活力明显增强。二是强基赋能、构筑事业发展的“高速路”。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巩固率先在全国理顺基层红十字会管理体制成果,扩大组织、阵地的有效覆盖和工作质效,设立了“博爱光明基金”“关爱生命基金”,成立了内蒙古红十字基金会,精心策划了一批符合社会需求和红十字宗旨的公益活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三是明确行止、安好严督严管的“信号灯”。坚持以“细”明责、以“常”察责、以“严”问责,扎实做好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工作;从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做到政治纪律管牢、选人用人管紧、经费物资管住、生活交往管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抓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强“效力”,铸好为民造福之心。坚持以党建带红建、促发展,以实干体现政治担当、以实绩践行“两个维护”。一是勇当改革探索的“先行者”。完善了“博爱一日捐”长效筹资机制,依法设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会监事会,制定出台了全国首个由党政两办印发的红十字会改革方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红十字人道文化传播与研究中心,推动“人道文化传播与研究”列入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为新时代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改革举措被自治区党委列入全区十大优秀改革案例,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发展成效列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内蒙古成就展。“十三五”以来先后在总会召开的各类会议上作了24次典型交流发言。二是争做纾困解难的“排头兵”。以助力脱贫攻坚为己任,广泛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博爱一日捐、助你上大学”“关爱血液病儿童”等系列人道救助活动,向194.37万困难群众发放款物1.66亿元。打造了“光明行”“健康心”“博爱家园”等具有内蒙古特色的一系列人道救助品牌,受益群众达300万人次以上。自筹资金创建人道文化传播点521个、命名人道文化传播基地130个、红十字志愿服务基地127个、红十字示范学校523所,发展注册志愿者31020余人,全系统多元化筹资达到8.14亿元,超额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3.75亿元任务。建设“博爱家园”项目518个,率先于全国各省区市实现国贫旗县项目全覆盖。常态化推动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突破3万例,活动先后荣获亚洲防盲基金会“唯一特殊贡献奖”、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特别奖集体和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光明行”社会公益群体荣获“北疆楷模”称号。三是甘当为民奉献的“孺子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区红十字系统和区会本级分别筹募抗疫款物9.88亿元、2.58亿元,均位居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和省区级红十字会前列,创造了内蒙古红十字会历史上筹款额度最多、执行时间最短、执行效率最高的记录。向湖北选派24名医务人员,加入中国红十字会重症患者救护转运车队,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抗疫先进集体”。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完成普及性培训100.77万人次,培训核心师资1229人、救护员18.15万人;自筹资金在全区设置红十字应急救护角635个、救护点551个,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设置AED机340多台,实现首府中心城区地铁站点全覆盖。建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分离室和先心病定点治疗医院并争取总会命名,填补了内蒙古两项空白;完成造血干细胞血样累计采集47939人份,实现累计捐献106例;遗体(角膜)和人体器官捐献登记32349人,遗体捐献累计142例,眼角膜捐献累计79例,人体器官捐献累计86例。

另外,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大局,组织实施了“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天使之旅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助计划、援建应急救护及康复养老设施设备、捐赠博爱单车等合作项目,推动“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列入《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计划》,积极向国外捐赠疫情防控物资32批次、1000余万元,传递了内蒙古信心和中国力量。

二、“十四五”时期规划任务

回眸“十三五”,历尽千帆,我们初心如磐;展望“十四五”,征程万里,我们砥砺奋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红十字事业也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关键突破期,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自治区红十字会立足职能职责、提高政治站位、找准工作定位,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多元化人道新需求,着眼国家和自治区“十四五”规划纲要和2035年远景目标,聚焦《中国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改革方案》的目标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科学谋划、系统集成、前瞻引导,着力保持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连续性、突出供给侧改革的前瞻性、注重高质量发展布局的战略性,在充分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了《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从文化传播、资源动员、救灾救护救助、生命关爱、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一系列保障事业发展的措施,对今后5年全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目前《规划》已经自治区红十字会第四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自治区发改委批复同意,正按照自治区规划编制规定要求履行相关审批程序,有望近期印发执行。

“十四五”时期,全区红十字事业的总体目标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和红十字事业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服从服务大局、坚持依法从严治会,以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信息化、制度化、系统化建设为支撑,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突破,健全体制机制、增强能力实力,聚集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在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更高质量上拓展推进人道文化传播体系、人道资源动员体系、救灾救护救助体系、生命关爱体系、开放共享体系建设,持续做好“五个500、两个100”重点项目和基地建设目标任务,继续实施“光明行”“健康心”等人道救助活动,精心打造博爱“益”行、“救”在身边、爱在身边、关爱生命、“一带一路”博爱之旅等人道服务品牌,努力建设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公信力和执行力的红十字组织,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作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新时代新征程书写好全区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三、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注定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入新征程,可以说,时间节点十分特殊、工作任务十分艰巨,对我们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强党建、抓班子、带队伍、转作风、务实效,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唱响人道文化旋律,推动构建多元化宣传格局。在巩固建成“十三五”红十字文化阵地的基础上,新建100个人道文化传播点、命名20个人道文化传播基地;加强与主流媒体全方位合作,扩大红十字网站、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传播力,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红十字故事。

二是汇聚人道爱心资源,探索创新稳定增长筹资机制。巩固完善“博爱一日捐”长效筹资机制,提升内蒙古红十字基金会筹资能力,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筹资工作队伍,依托互联网开辟公益筹资新模式,全系统年度募集款物突破1.2亿元。

三是提升“三救”服务质效,积极助力平安健康内蒙古建设。健全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积极参与区内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培训应急救护师资200人、普及性培训20万人次;在人群密集公共场所和机关行政事业单位布置安装AED机(自动体外除颤器)100台以上,不断提高群众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精准因应人道需求,组织开展以“凝聚人道力量·关爱百姓健康”为主题“10个100”人道救助新项目活动,以实际行动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四是推动“三献”工作发展,精心打造生命续航公益品牌。大力推进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及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精心培育“红十字爱心相髓”“红十字生命接力”等品牌,完成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入库3500人份,新增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1.4万人,提高有效库容率,降低流失率和反悔率。

五是加强人道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民间对外交流作用。积极推动和拓展“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实施天使之旅蒙古国先心病患儿救助计划等交流合作,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下,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500-600例,救助蒙古国先心病患儿20-30人,培训蒙古国应急救护师资200人。积极参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十字组织在应急救护、灾害救援、红十字青少年等方面共建共享,增进人民友谊、促进民心相通。

自治区红十字事业“十三五”回眸、“十四五”启航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呼和浩特日报记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自治区红十字会凝聚社会爱心,赢得社会信任,接收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超过9个亿,创造了内蒙古红十字会历史上筹款额度最多的记录,成为这次疫情防控接收捐赠的主渠道,你们是怎么做的?有哪些感人的事迹、故事?

陈立本:2020年,疫情发生后,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自治区红十字会听令而行、随令而动,迅疾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于1月27日发布募捐公告并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区红十字系统累计募集接受捐赠款物9.88亿元,区会本级累计募集接受捐赠款物2.58亿元,均位居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前列。大家知道,内蒙古既不是人口大区,也不是经济强区,我们能够募集到这么多的爱心资源、汇聚这么大的爱心力量,主要有三个离不开:

一是离不开各族各界群众的无私奉献。这场抗疫行动,既有97岁离休党员张万全,“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一片赤诚,也有正蓝旗三岁儿童捐出零花钱,祝愿“天使平安”的小小心愿;既有察右后旗当郎忽洞脱贫群众对祖国的深情回报,也有“国家孩子”对草原养育之恩的拳拳表达。自治区政协香港、澳门委员同心同德,九三学社、农工党等各民主党派肝胆相照,内蒙古博士服务团以蒙为家,纷纷组织捐款。特别让我们感动的是,很多爱心人士默默捐赠,不留地址、姓名,一位爱心人士捐款10万元,我们经过多方联系才得以向其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的善心和爱意汇聚成汩汩暖流,在春天的神州大地奔涌流淌。

二是离不开爱心企业和社会组织的担当作为。疫情突发,全区防控工作急需防疫物资。蒙牛集团、伊利集团、亿利集团、包钢集团、乌兰集团、内蒙古电力、内蒙古银行、鄂尔多斯集团、伊泰集团等一大批区内爱心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积极捐款捐物,有力缓解了防疫物资紧缺的燃眉之急。老牛慈善基金会、内蒙古律师协会、内蒙古注册税务师协会等一批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勇作公益先锋、组织行业力量,陆续捐赠抗“疫”前线急需的负压救护车、核酸检测试剂、辅助药品、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液等一批又一批抗疫物资,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凝聚起了同舟共济的磅礴力量。

三是离不开全区各级红十字人的忘我付出。疫情发生后,全区各级红十字会干部职工和红十字志愿者,以爱心践行誓言,以行动凝聚力量,主动担当,昼夜奋战,从捐款劝募到物资接收,从宣传动员到公布信息,从报备分配到及时发放,义无反顾奋战在接收发放捐赠款物、联防联控、人道救助的一线,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指数,充分彰显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全国红十字系统抗疫总结表彰会上,我会推荐的3个先进集体、3名先进个人和6名优秀志愿者分别获得表彰;在自治区抗疫总结表彰会上,全区红十字会系统共有2个先进集体、8名先进个人、1名优秀共产党员、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获得表彰。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红十字组织对捐赠款物的管理。自治区红十字会一直以来重视信息公开、依规分配管理和强化社会监督,特别是经受了抗疫大考、交出了圆满答卷。你们有哪些成功经验向大家介绍的?

陈立本:捐赠款物管理是红十字会的生命线,自治区红十字会系统始终将其作为公信力建设的关键,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去年以来的疫情防控对捐赠款物管理是一场严峻的大考。9.88亿捐赠,承载着全区人民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信心与决心。面对这份信任和重托,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全区红十字会系统勇于担当、严于自律,坚持阳光募捐,主动接受监督。

一是主动“晒账单”。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红十字会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和主流媒体,全面、准确、及时向社会公众公开捐赠数量、物资品种、分配使用去向等信息。每天公布捐赠爱心榜、每3天发布1期公告,每天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送工作动态和统计数据。截至目前,自治区红十字会已发布公告38期、爱心榜123期、工作动态606期,官网浏览量超过763余万人次,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242期,实现了公开、透明、阳光运行。

二是从严抓规范。严格执行《慈善法》《红十字会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捐赠款物收支管理各项制度,建立了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监督、宣传筹资、物资接收发放、后勤保障等联动机制,邀请法律专家指导工作。坚持“两公开、两透明”原则,在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的基础上,改进方式、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做到捐赠资金专款专用、快拨快用,捐赠物资快速分配、物走账清,对于有明确捐赠意向的,直接转赠后向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未有明确捐赠意向的,全部报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并按指挥部后勤保障组分配计划快速发放,保证用好每一笔捐款、发好每一件物资。

三是重拳强监督。主动邀请自治区疫情防控督导检查组、财政厅、审计厅、驻会纪检监察组等部门和第三方,对捐赠物资的接收、管理、分发、调运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督检查,让捐赠款物管理使用始终在阳光下运行。充分发挥全国首家省级红十字会监事会作用,全程介入捐赠款物接受使用管理监督,采取实地检查、随机抽查、电话回访等方式,主动监督、靠前监督、精准监督,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经自治区审计厅近两个月的专项审计和第三方审计,自治区红十字会在接收、管理、发放捐赠款物中没有问题。

今后,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日常管理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两公开、两透明”的工作机制,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加大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实现捐赠款物收支管理规范、高效、公开、透明,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不断提升红十字会的公信力。

内蒙古日报记者: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开展5年来,紧贴民生需求,凝聚社会力量,肩负党委、政府的重托,在纾民困、解民忧等方面做了很多好事实事。请问“光明行”在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健康内蒙古中发挥了哪些的作用?下一步有哪些新的举措?

李鑫:2015年6月,为了帮助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重拾希望,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内蒙古光彩事业促进会、内蒙古红十字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基金会主动作为,财政厅、人社厅、卫健委、残联等单位全力支持,面向全区城乡困难家庭开展“光明行”人道救助行动。截至2020年底,活动已累计投入近1.6亿元,医疗队行程110.28万公里,筛查眼疾患者82.86万人次、免费为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30577例,实现了自治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并向相对困难家庭延伸,手术成功率达到了100%,坚定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取得了“复明一人、幸福一家、感动一方”的社会效果,有效解决了“因贫致盲、因盲返贫”的问题,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引导,公益组织宣传动员搭建平台并筹资实施,部门合力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道公益救助新模式,成为助力精准脱贫的重要载体。

儿童青少年眼健康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018年5月,组委会着眼儿童青少年近视呈现出发病率高、程度深、低龄化的趋势,在试点先行的基础上,将关爱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纳入“光明行”活动内容,启动了百万儿童青少年护眼行动,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投入560余万元,免费为74.66万名儿童青少年进行了视力筛查,为4204名困难家庭近视儿童青少年配戴了近视镜、525名斜视儿童青少年实施了矫正手术,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众生活负担,在社会上营造了关爱青少年眼健康的浓厚氛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的重要指示精神。

五年来,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成为关心关爱百姓健康、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惠民工程、爱心工程。活动因其成熟的公益模式和良好的社会反响,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先后荣获亚洲防盲基金会“唯一特殊贡献奖”、第六届感动内蒙古人物评选集体特别奖和第十届“中华慈善奖”。“光明行”公益群体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荣获“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先进集体。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关爱老年人白内障和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眼的“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延展扩面,开展新一轮全区“光明行”社会公益活动。2021年,计划免费为30万名儿童青少年进行眼健康筛查、为3000名相对困难家庭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新华社记者:民间对外交流是红十字会的独特优势,我区地处北疆,毗邻俄蒙,自治区红十字会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大局,开展民间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有哪些新的举措?

刘建忠:近年来,自治区红十字会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民间对外交流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自治区对外开放大局,扎实开展人道援助行动,通过派遣人道医疗队、援建设施设备、捐赠博爱单车等惠民项目,增进了中蒙友谊,促进了民心相通。

一是全力实施好“一带一路·光明行”白内障患者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成功举行了“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乌兰巴托之行,签署了《“一带一路•光明行”白内障患者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合作协议》,推动“一带一路•光明行”蒙古国行动列入《中蒙建交70周年纪念活动计划》,累计筛查蒙古国眼疾患者2479人,实施免费复明手术310例。2020年,受自治区政府委托并在主要领导见证下,举行了中蒙红十字会人道救助合作项目视频签约仪式,由自治区红十字会筹募专款为蒙古国白内障患者免费实施复明手术,五年内达到3000例。同时,每年培训眼科医生和视光师6至10人,五年共培训50人。

二是稳步推进“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蒙古国行动。积极参与总会国际援助行动,为蒙古国43名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治疗。下一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蒙古国红十字会、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将共同筹集专项资金500万元,启动第二期“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再为符合手术指征的100名蒙古国先心病患儿实施免费手术治疗。

三是援建设施设备并扎实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根据蒙古国红十字会的需求,援建蒙古国“红十字博爱苑”,支持价值近200万元的应急救护、康复养老等设施设备;采取“接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蒙古国培训应急救护师资100名。五年内将为蒙古国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1000人,支持建设红十字应急救护站2所,捐赠相关应急救护设施设备,帮助指导蒙古国红十字会组建应急救护专业志愿服务队,援助应急救护包600个,进一步提升蒙古国红十字会人员应急救护知识水平和技能。

四是积极开展抗疫国际合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区红十字会系统共接收来自蒙古国、俄罗斯等11个国家红十字会、机构和个人捐赠的价值1093.86万元的物资。按照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自治区工作部署,主动参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向俄罗斯、蒙古国等13个国家捐赠32批次、1000余万元的疫情防控款物。

今后,在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自治区红十字会将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自治区对外交流合作项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十字组织在疫情防控、应急救护、灾害救援、红十字青少年等方面共建共享,进一步增进人民友谊、促进民心相通相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人道力量。

信息来源: 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

[责任编辑:章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