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碧水蓝天绿满城——呼和浩特攻坚克难绘就美好生态画卷

公园绿地建设让市民乐享生活。

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让首府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环城水系润泽青城

●本报记者 刘沙沙 文/图

在呼和浩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正在上演着天蓝水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故事。从敕勒川草原到“网红村”,从4月杏花节到9月的杭白菊迎丰收,热情淳朴的青城人民和纷至沓来的宾朋客友,尽情领略天蓝、水清、地绿的大好风光,一幅聚力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建美丽青城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围绕中央、自治区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和首府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坚守初心使命,奋力攻坚克难,在推进美丽首府建设中书写了环保担当。

2020,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去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要求与首府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了《呼和浩特市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2020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建章立制、跟踪问效,确保污染防治攻坚各大保卫战役取得可喜成效。

为了让天更蓝,勠力同心打好蓝天保卫战,2020年,呼和浩特市通过综合推进“减煤、降尘、控车、治企”四大工程,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的214个行政村实施综合整治,清洁化改造157个、洁净煤炭过渡57个。持续优化供热结构,呼市热电厂、金山热电厂新增供热能力1470万平方米。主城区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清零”,旗县政府所在地和城乡接合部10蒸吨及以下燃煤设施实现“动态清零”。深入实施工业污染治理,46家工业炉窑、115个加油站、4家自备电厂、28家燃煤锅炉房、67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完成整治,50家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163家无组织排放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完成升级改造,在全区率先实施了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燃煤锅炉氨逃逸监控和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

为了让水更清,持之以恒打好碧水保卫战,呼和浩特市不断加大黄河干支流巡查力度,密切监测入黄口水质,及时督导相关地区解决问题。建成大黑河水环境治理石墨烯示范工程,为实施黄河流域高水平保护奠定基础。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天野化工排水水质提升至地表水五类标准,大唐托克托电厂、蒙牛乳业实现废水“零排放”,阜丰生物、齐鲁制药等5家企业年减排废水67万吨,有效减轻了对大黑河水质的压力。小黑河段整治工程全部完成,扎达盖河玉泉区段基本完成,黑臭水体整治成效得到进一步巩固;二级水源保护区内132家企业清理整治任务全面完成,21个“千吨万人”水源地的水源保护区划分全部完成;哈素海调整为国家湿地公园,水质达到考核要求。

为了让环境更美,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编制完成了《呼和浩特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计划》,23家重点监管企业完成监测并公示;严格管控农业污染,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同比减少2%,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6%,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96.1%,饮用水卫生检测合格率达到100%。固废、危废和污泥安全处置利用更加规范,全年安全处置危废17.87万吨,利用5.5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99.38%。

202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呼和浩特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守好生态环境质量底线,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科学制定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任务、重点工程、重大举措,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绘好“路线图”和“施工图”。

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持续推进燃煤综合整治,加快削减燃煤存量。完成剩余的“城中村”“棚户区”清洁取暖改造,实现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散煤“清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旗县农村地区清洁采暖,土左旗、托县、和林县农村清洁取暖率每年递增12%;武川县、清水河县农村清洁取暖率每年递增6%。借助热源入呼工程和热源厂扩建工程,继续推动拆并热网范围内的燃煤供热锅炉。实施细颗粒物与臭氧协调控制。在木质家具生产、车辆维修生产、工业防护等领域,全面推进使用水性、粉末、UV固化等低VOCs含量涂料。强化VOCs物料全方位、全链条、全环节的无组织排放控制,按照“应收尽收”“适宜高效”“同启同停”原则,提升综合去除效率。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在重点区域实施居民油烟治理,减少 VOCs排放。加速推动载货汽车新能源化,重卡更新车辆中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10%以上。推动市政园林、机场、铁路货场、物流园区等重点场所的作业机械和车辆使用新能源,重点场所新能源车辆占比达到20%以上。实施扬尘精细化管控,推动建设全市施工工地可视化、智能化的监管平台,加强对各类施工、拆迁等项目的扬尘管控。提高绿色施工标准,在市区内推广高围挡封闭化作业方式,有条件的实施全密闭化作业。严控矿山企业生产扬尘,采剥作业和物料装卸全部实施洒水、喷淋等降尘措施并安装在线监控设施,未落实降尘措施的企业实施错峰停产。全市煤炭运输及物料堆存、转运实现全封闭,不得露天堆放和设置临时储存场。矿区(厂区)运输道路、厂区道路全部实施硬化,防止扬尘污染。涉及扬尘无组织排放的企业完成可视化、智能化监控系统建设。

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进一步落实《呼和浩特市主要流域分段管理实施方案(试行)》,将断面水质达标情况列入旗县区年度考核目标。因地制宜建设人工湿地,推进海流水库生态净化工程、大黑河托克托县段生态净化工程,确保流域断面水质达标。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扩建,完成金山开发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班定营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实施黄河流域及支流排污口普查,整治规范排污口。继续做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成乡镇及以下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和调整,完成“千吨万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调查评估,完成城区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企业的清理整治。建立大黑河流域上下游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与乌兰察布市工作协调,突出大黑河流域呼和浩特段生态流量试点效应。

扎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体系,建立市域内疑似污染地块清单、污染地块清单、污染地块优先管控名录,推进优先管控名录涉及地块的风险评估。严格控制农药、化肥和地膜使用。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深入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村地膜回收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工业固废环境监管,积极推进呼和浩特危险(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呼和浩特餐厨垃圾处理工程、嘉盛新能源公司二期项目建设,进一步提高固体废物的处置能力。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定不移把降碳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制度,严格控制新增能耗,将能耗1万吨标准煤/年以上企业全部纳入在线监测平台,对超过国家能耗限额标准的要限时整改,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按照落后产能坚决予以淘汰。编制《呼和浩特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呼和浩特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呼和浩特市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分解碳排放指标至各旗县区。探索实行重大项目碳排放管理,将重点排放单位纳入碳市场管理。开展空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试点示范。

经过不懈努力,截至今年6月26日,在沙尘天气同比增加的不利条件下,全市优良天数146天,达标率82.5%。六项污染物同比全部下降并实现了5项达标;1—5月,除小黑河三分闸前国控断面外,其余4个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8%以上,位居全区前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首府靓丽的名片,优美的自然风光是首府的金字招牌。如今,绿色已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的最靓底色,一幅山清水秀地绿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