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武汉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红红的证书捧在手,金色的奖章挂胸前。6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呼和浩特市武汉鼎同志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1933年8月出生的武汉鼎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人。197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8月参加工作,1992年6月在清水河县原畜牧局退休。

在清水河县,武汉鼎这个名字家喻户晓,60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下乡蹲点扶贫,足迹踏遍清水河的山山水水,他先后深入全县5个乡镇、30多个偏远的自然村,骑自行车、徒步行程3万多公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30多年前的清水河县暖水湾村,家家户户都居住在山沟破旧的窑洞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武老的故事,要说起来真的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当年我们村距清水河县城40公里,第一次来下了班车后,我和爱人走了十几里山路,翻过了三道山岭才到。和村里的其他人一样,当时婆家也住在土窑洞里,炕上补丁摞补丁的铺盖和地下几个坛坛罐罐就是全部家当。要不是武老来,我们根本就想不到要搬到山梁上面。”四川成都人严琼1986年嫁到清水河县暖水湾村,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她记忆犹新,“当时我们的耕地都是坡梁旱地,村民们一辈子都是靠天吃饭,‘你们在这个沟里一辈子都是井底之蛙,为什么不搬到山梁上面在平整的土地上种植。’武老来了之后一句话就点醒了我们,只有搬到山梁上面才能更好地解决水、电、路等一系列问题,才能脱贫致富。”

为了帮助暖水湾致富,武汉鼎去山西省吕梁地区学习“丰产沟”耕作法,为了让群众眼见为实,他亲自在暖水湾村租地进行了示范。当年种植的1亩马铃薯丰产田,秋后测产,产量竟然翻了一番。良好的效益,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从第二年开始,全村群众都跟着他种草养羊,种植“丰产田”。一年下来,全村粮食产量获得大丰收,实现了翻番。紧接着,他又在暖水湾村开展“三三制”种植法,即退出三分之一的山坡地种植高产饲草,用三分之一的土地种植经济作物,剩下的三分之一耕地精耕细作推广“深耕蓄水耕作法”。在他的指导下,贫困群众人均收入逐年提高,由1987年的113元增加到2008年的6200元,10年间翻了50多倍。彻底实现了草多、羊多、肥多、粮多、钱多的良性循环。村里接通了电,村民吃上了自来水,用上了家用电器,全村整体从旧村的土窑洞搬迁到新建的石窑洞,暖水湾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在武汉鼎的影响和带动下,严琼苦干加实干,不仅自家走上了致富路,还带领暖水湾的父老乡亲共同脱贫致富奔小康。

武汉鼎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暖水湾村长期蹲点,他不断学习党的农村政策,抓住发展农村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这个硬道理,还动员农民调整种植养殖结构,使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200元以上,从2000年以后农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在3000元以上。在他的帮助带领下,如今这个村走上了生态、经济、文明的小康之路。与此同时,暖水湾村的科技扶贫和早作有机生态农业辐射到北堡乡的大阳坪村和老牛坡村,使这两个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

退休后的武汉鼎退休不退岗,将人生晚年的余辉撒向广袤的清水河大地,用辛勤、智慧和汗水谱写了一曲奉献之歌。在退休后的20多年里,他先后在全县的5个乡镇、15个行政村、30多个自然村开展科技扶贫服务,自己主动找项目,自己出资20多万元,行程3万多公里,把全部精力用在所蹲点村的科技扶贫上。与此同时,还帮扶特困家庭、残疾人等50多户,资助农村贫困失学儿重54名。武汉鼎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信仰、信念、信心贯穿于我的生活工作中。一直以来,我都保持着爱党为民的信念,时刻提醒自己,无论什么时候,多大年龄,都要去创造自身的价值,要起到带头作用,为人民无私奉献。”

六十年如一日,武汉鼎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实践着改变山区贫困面貌的初心和使命,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武汉鼎先后被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内蒙古自治区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20余项荣誉称号。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武汉鼎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鲜明昭示了党的理想信念宗旨,继承发扬了党的光荣传统,充分展示了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也生动彰显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锋形象。

●本报记者 阿柔娜

[责任编辑:孟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