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村里的幸福“加工厂” ——扎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扶贫车间拓宽百姓增收渠道

□记者  于天宇  

把扶贫车间建在家门口,让不少农民变身成了产业工人,实现了“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解决了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增收的问题。

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5年初,该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0元。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地里种的只有玉米,集体经济较弱,欠下不少外债……2019年,五家子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刘利有的带领下,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成立了合作社、创建了扶贫车间,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村党支部带领贫困户将扶贫车间打造成了年收入近百万的“脱贫工厂”,托起了百姓的致富梦。

6月3日,记者走进五家子村扶贫车间,工人们正忙着打理大棚里的香瓜、西红柿、蘑菇和木耳。本村村民于山由于年龄太大身体又不好,一直在家务农,生活比较拮据。“现在我每天在扶贫车间干些杂活、零活,每年都有1万余元的稳定收入。”于山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在扶贫车间工作两年了,早已摘掉贫困户的帽子,脱贫后的于山干劲更足了。

“我每天就简单地给大棚果蔬除除草、看看苗,一天就有50元的收入。”65岁的邸桂英对记者说,她利用空闲时间到扶贫车间干些零活,赚的钱就够全家人一年的生活开销了。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五家子村党支部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集合五家子村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牵头成立了80名社员的扎赉特旗安保农牧专业合作社。为了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让老百姓稳定增收,村“两委”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途径,按照“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实施、贫困户参与”的模式,引进加工设备,创建了五家子村“扶贫车间”,购买了部分生产、加工设备,对合作社和周边村屯种植的大豆和水稻等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加工的豆油、精品稻米等通过电商等平台进行销售,有效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同时,雇佣村里的老百姓、脱贫户等到扶贫车间打工,利用农闲时间多赚一份钱。

据悉,安保农牧专业合作社投入120万元资金建成扶贫车间基地。以生产带基地,以基地富民的发展轨迹,流转土地3000亩,推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此外,合作社还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支持等,全村共有41户脱贫户受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

村民王淑芬也是扶贫车间的受益人之一。77岁的王淑芬老伴已经去世,51岁的儿子患有心脏病,干不了体力活,48岁的儿媳也因身有残疾而无劳动力。儿子住院手术又花了七八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随着国家各项扶贫政策的实施,村里为王淑芬一家办理了低保,修缮了房屋,手术费报销了90%。王淑芬把家里的土地流转了出去,儿子做了村里的护林员和保洁员,加上国家各类补贴,一家人早已退出了贫困户的行列。虽然王淑芬已经77岁,但是在扶贫车间却能找到增收的“渠道”,冬天装盒打包农产品,春天在大棚育苗移栽,夏季则在牛棚喂料清扫,一年下来又为家里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

2020年,五家子村扶贫车间在原有大豆和水稻种植加工的基础上,新建了10栋大棚,开发绿色蔬菜、水果、菌类等特色采摘项目,村党支部建立了“爱心超市”扶贫扶志模式,实现了扶贫车间全年都有产品,群众四季都有活干,脱贫户勤劳就能致富的新气象。五家子村从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弱村,变成了富村、强村,村党支部也被评为自治区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对于五家子村的未来,刘利有还有新的想法。“我们村将努力打造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旅游、绿色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建立有特色、有产业、有内涵的美丽家园,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刘利有眼里充满了憧憬。

[责任编辑:邢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