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红色家规代代传

陈华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需要法律法规,管理一个家庭,同样需要家规。家规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一种约定,也是涵育好家风的前提。我们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极为重视家风家规建设,他们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对子女、亲属、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树立了家风表率。《红色家规》一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董必武、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林伯渠、粟裕、黄克诚、谢觉哉、吴玉章、徐特立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家教家风建设,进行了有温度的叙述。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从战争年代走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国家的功臣,也是治家的典范。作为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虽身居高位,但保持本色。对子女,他们从严教育,育德育才;对妻子,他们夫唱妇随,共同进步;对亲友,他们公私分明,坚持原则。他们从“齐家”做起,处处率先垂范,堪称模范。

毛泽东同志对亲朋和子女历来非常严格。1946年1月,分别近十年的长子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国内,父子俩仅在一起吃了两天饭,毛泽东就要求毛岸英去食堂吃大灶,还要求他开展调查研究,尤其是中国农村的情况要认真调研。此外,他要求毛岸英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脱下苏式制服和皮靴,穿上旧的棉衣棉裤。春季时,毛泽东要求毛岸英到陕北农村接受劳动锻炼,学习农业生产知识。毛岸英遵照父亲的话,认认真真地劳动锻炼,拜农民为师。毛泽东在给毛岸英的信中写道:“一个人无论学什么或者做什么,只要有热情,有恒心,不要那种无着落的与人民利益不相符合的个人主义的虚荣心,总是会有进步的。”由此可见,毛泽东对子女一方面非常严格,另一方面也期望子女将来能够自食其力,做对社会有用之人,真正可谓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周恩来和邓颖超是有名的模范夫妻,虽然他们相濡以沫,但是制定了十条家规: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只能出差顺路时看看;来者一律住招待所;来者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没有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不许请客送礼;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凡个人生活中能做的事,不要别人去办;生活要艰苦朴素、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对于侄儿周尔辉、侄女周秉建,周恩来平时关心其学习和成长,可是在择业时,他动员侄儿侄媳离开首都北京,回到老家淮安工作;而在内蒙古参军的侄女,其转业后周恩来动员她回到大草原,在内蒙古安家。

朱德同志一生兢兢业业为党工作、为人民工作,他心中装着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自己。他对儿孙们的要求同样是严厉的,有时似乎不近人情。在他看来,劳动面前人人平等,工作岗位不分贵贱,他的儿子朱琦是一个火车司机,有一次见到儿子身穿司机工作服,两手油污,满脸汗水,他非常满意。朱德鼓励道:“希望你继续努力学习政治,技术也要精益求精,不要满足现状,要谦虚谨慎,工作上要踏实认真。”他对子孙们要求,干工作不要挑挑拣拣,干什么都是为人民服务;不管干什么都要安心工作,干哪一行就要把哪一行干好。大外孙刘建初中毕业后,朱德鼓励他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16岁的刘建具体工作是养猪,由于力气不够,他想回家。朱德得知后,马上写信,严肃地指出: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是考验青年人能否接好革命班的大问题。应该很好地在农村锻炼,虚心向群众学习,才能有丰富的知识、宽阔的胸怀、坚强的革命意志。

捧读本书不难看出,老一辈革命家所建立的红色家风家规,彰显的是共产党人信仰坚定、忠诚老实,廉洁自律、艰苦朴素,甘于奉献、严守纪律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传家宝”。治国必先齐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今天我们应自觉地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家风家规,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文明风尚,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做家风建设的表率,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据《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