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跨界”劳模

工作中的李松

◎记者 祝家乐 摄影报道 通讯员 马兰

他本是一名车工,却因为掌握多项技能,被人们称作“维修良医”;他本是一名修机器的工人,却最终成长为“智能设备维修专家”。

从一名车工变成设备维修专家需要多少年?他的回答是14年。那么,要成为一名顶级智能设备维修专家又要多久?他说:“一辈子。”

他就是自治区劳动模范,中国兵器北重集团维修电工李松。

十年磨一剑

从学生时代,李松就对电气设备维修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学的是管道专业,可私底下总爱琢磨各种电气设备。2000年进入北重集团,李松做了车工,到2006年,他走上了设备维修岗位,成为了一名电工。

数控机床是当代高新技术的集成,是机、电、液、光、气一体化的结晶,电气电路复杂,管路交叉林立,数控系统五花八门,特别是大型、重型数控机床有成千上万只元器件,哪一个元件故障都会引起机床运行不正常。

“记得刚开始接触数控维修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电路、仪表、电器、设备,让我有点发蒙,甚至不知道该从何下手。之前以为自学了几年专业知识,从事这项工作是‘小儿科’,可真正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设备和复杂的图纸时,才知道远比想象的难。怎么办?当然要从头开始!半年多的实习培训,白天跟着师傅熟悉集团内的设备,一边听一边记录,遇到难题用红笔画上重点,晚上回家再查阅书籍。”说起过往,李松娓娓道来。

一台台进口大型数控设备设计精密,程序复杂,一摞摞厚厚的说明书满是外文,学历不高的李松犹如在看天书。但他并没有被吓倒,而是越挫越勇。白天,他在现场对着图纸查看设备,将每条电缆、每个电路板的走向都牢记于心,晚上回家挑灯夜战查找资料,还要把外文说明书翻译成中文,很多时候面对一个小问题也要反复琢磨好几天。

李松如饥似渴地学技术练本领,只要一有空就一遍遍研究各种设备的结构、原理,不懂的地方就追在师傅李文玉、师兄夏永红后面问。硬是熟练掌握了西门子、发那科、三菱等国内应用较广泛的数控系统,并针对国外进口设备进行专门研究,学习进口设备在安全集成领域的编程设计思路。

挑战不可能

李松的办公桌上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电路板和设备图纸,看似杂乱,展现的却是他对工作的执着。哪一台机器是哪年从哪个国家引进的,哪台设备是什么配置,哪台设备存在什么样的设计制造缺陷,哪台设备常发生什么故障,哪台设备日常使用、保养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说起公司400多台精密数控设备,李松如数家珍,每一台都牢记于心。

车铣复合加工中心,都是欧标的安全集成,对厂房环境、温度都有极高的要求,引进回来以后就“水土不服”,常会无任何征兆地在加工生产时出现无规律故障,容易造成炮管报废。外国专家来了检查后说:“车间的环境无法让设备正常运转,其他国家使用该设备都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我们拒绝修改。”这个回答让在场的人都瞠目结舌,不知如何是好。

李松听完外国专家的解释后说:“不可能因为环境问题,我们就把厂房拆了重建吧?无稽之谈。”为了不求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啃下这块“硬骨头”。经过半年观察,李松发现车床对温度、振动的变化相当敏感,就想办法购买了一套软件,重新学习了安全机械的规范和原理,根据厂房的现场实际环境对安全集成进行调校,让机床适应现在的工作环境,经过几轮反复调试,车床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

渐渐的,他会的东西越来越多,胆子也越来越大。

2017年,李松劳模创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为负责人,他通过大胆创新,带领成员完成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同年,工作室又加入北重集团某型新设计自制数控重点大型专用设备的开发应用课题组,该课题涉及的设备主要用于重点防务产品零件加工,直接影响生产与交付。李松创新工作室负责整套系统的设计和安装调试任务,在无任何借鉴资料的情况下,团队努力摸索,每个人尽职尽责,终于使电气系统调试一次成功,设计完成的国内首台数控电解溅开螺旋线专用机床创造价值千万元。

李松把挑战视为历练,相继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设备维修难题,保障了设备平稳运行。同时,他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在设备检修、技术改进中提出几十项合理方案并组织实施,极大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无私传技能

一路走来,李松完成了从“拜师学艺”到“带徒授业”的角色转换。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国防邮电工会技术委员会数控维保专业副主任专家、自治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自治区“北疆工匠”、自治区劳动模范……李松用荣誉向大家证明——“降服”数控设备维修路上的一只只“拦路虎”,需要的是坚韧、钻研和奋斗。

一个人优秀只能代表自己,所有人都优秀才是团队的实力。现在,李松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培养新人上,他手把手向青工传授经验,为他们创造学习、实践、锻炼的机会。“设备坏了你才去看、去修,这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知道原理才能找到病根,药到病除。”李松对徒弟说道。一个螺丝没拧紧,必须就要重新拧,这是李松对徒弟的基本要求。他告诉记者,一个合格的维修电工不仅要具备解决日常故障的能力,还要具备发现设备缺陷,找到故障源头,彻底修复设备的能力。

“师傅会从一个厂子的设计角度来跟我们分析这个东西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设计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又会出现哪些相应老化之类的问题,最后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管问题大小,他都会详细耐心地从原理入手讲给我们。”徒弟李建波说。徒弟唐鸿腾说:“师傅平常对我们特别严厉,他一直告诫我们,学好技术没有捷径,必须多干多上手,还要多看多问。有一次维修时,我疏忽大意犯了一个小错误,师傅当着大伙的面狠狠把我训斥了一番,那次的教训让我记忆犹新,使我养成严谨的操作习惯,正是有了他的严厉我们才能进步。”

近几年,李松带领北重集团年轻的维修技能人员参加了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好成绩。他说:“技能大赛是平台,我们不能做井底之蛙,要与强者较量,通过切磋证明实力。”

[责任编辑:贾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