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正文

非遗传承 “艺”起逐梦

4月23日一早,位于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的旺旺艺术学校便响起二人台的曲调,学校90多名学生则“咿咿呀呀”开始了二人台唱腔的学习。校长杨存旺在院子里踱着步,盘算着该从哪再拉点赞助、该怎么解决孩子们的就业、那几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该怎么办……

和其他艺术类院校不同,作为“中国二人台教育基地”,旺旺艺术学校只接收有艺术天赋且家庭困难的孩子,只教他们二人台及其相关专业,学生除了缴纳少许的住宿费和伙食费以外,其他费用一概不收,遇到特殊情况的学生,连住宿费和伙食费都免。

“我们是封闭式教学,这里的学生全部来自农村,大部分是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乌兰察布的,也有来自河北、山西和陕西的,他们的家庭都不是很富足,有艺术天赋但没有条件学习艺术,有的学生是单亲或者孤儿,孩子入学前我都会单独和每个孩子进行谈话……”57岁的杨存旺给记者介绍学生们的基本情况。

学校的大门是两扇小小的铁栅栏,学校正中间是一间简易的排练室,两侧则是一排蒙古包。“这个地方以前是饭店,后来不干了,我们把它租赁下来。”杨存旺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创办了19年,现在的校址是他们租赁的第四个场所。就是这样的学校,不仅传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二人台,还培养出了2000多名农村困难家庭的孩子,让他们实现了就业,改变了原有的生活状态,或考到了乌兰牧骑等专业艺术团体,或自主创业,或去了业余剧团,或成了网红……说起自己创办的学校,杨存旺脸上总是难掩自豪。

“我老家是土默特右旗毛岱乡的,我们那个地方人人都喜欢唱二人台,还记得家乡流行的一句话,叫‘狗咬的都是二人台’。”杨存旺说起二人台,眼睛里都是光,他告诉记者,受家乡二人台氛围的影响,他无师自通,打小就会唱二人台,会打扬琴。因为家庭困难,杨存旺高中就辍学打小班儿(在业余剧团演出)。幸运的是,土默特左旗乌兰牧骑招考,杨存旺因为会唱二人台、会打扬琴被录用,自此也有了“正式工作”。

“是二人台成就了我,我感恩这门艺术,不但要让这门艺术传承下去,还要让更多和我一样困难家庭的孩子受益于二人台。”说起创办这所学校的初衷,杨存旺称,起初创办学校很困难,是要收取一小部分学费用以维持学校运营的,但在2011被批准为全日制中等专业艺术学校后,就再也没收过学费、书费,而且对家庭困难的单亲家庭,连住宿费和伙食费都免。

跟着杨存旺17年的理论老师翟慧半开玩笑地说:“确实挺难的,我们老师的工资还拖欠呢!”

因为学校要聘请十几位优秀专业教师任教,开设戏剧、舞蹈、器乐、声乐、播音与主持五大专业班,老师的薪资就是一个很大的支出。这笔资金哪里来?“补贴根本不够,我就豁出去脸拉企业给我赞助,他们都是知道我经历的朋友,我自有我的办法。”杨存旺说起资金问题,脸上也露出些许无奈。

“难是有点难,但很有成就感,现在这里的人都说‘哪里有二人台,哪里就有旺旺学校的学生’。”杨存旺告诉记者,因为孩子们采取的是课堂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他经常带着学生们参加各种各样的公益演出,平均每年演出70多场次。

“我从来不接商演,全部都是公益演出!学生是来学习的,怎么能拿孩子们赚钱?”说起演出是否收费,杨存旺变得严肃起来,他拿出一摞学生公益演出的简报汇编,一一给记者展示,上面都图文并茂详细地记载着每一次演出的情况。

上课铃响起,这是一节新曲目排练课,杨存旺赶紧放下手中的简报来到排练室,开始给学生们指导扬琴的打法。一旁的双胞胎格外认真,也格外引人注目。“我们来自察素齐镇下面的一个小村子,父母离异,我们从小就是跟着爷爷长大的。但是我们很幸运能来到这所学校就读,也希望自己以后能通过二人台艺术创造幸福生活。”17岁的张燕芝和张燕如姐俩告诉记者,在这所学校就读,他们不但不用交学费,而且还不用交住宿费和伙食费,并且对以后的美好生活有了希望和向往。

“这小姐俩很优秀,也很让人心疼,每到寒暑假,小姐俩还得出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杨存旺感叹道,这里惹人怜的孩子太多了,希望他们都能好好学习艺术,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文/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马丽侠   摄影/北方新报正北方网记者 牛天甲

[责任编辑:朱国义]